2025广西高考53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5-01-16 13:31:47 新高考网

2025年广西高考物理类530分左右(528分、529分、530分、531分、53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广西物理类考生53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广西高考53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参考广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广西高考分数线,广西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71分。广西物理类53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广西高考53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广西物理类53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广西大学(最低531分)、桂林理工大学(最低526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最低525分)、桂林理工大学(最低525分)、南宁师范大学(最低523分)。

省外:暨南大学(最低532分)、上海海事大学(最低531分)、浙江师范大学(最低530分)、哈尔滨医科大学(最低529分)、天津医科大学(最低528分)。

二:广西物理类53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364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广西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3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36326名到第36912名,共有587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广西物理类53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广西大学公办53136325本科
2桂林理工大学公办52639298本科
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办52539856本科
4桂林理工大学公办52539856本科
5南宁师范大学公办52341098本科

2、2025广西物理类53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东华大学公办53235727本科
2暨南大学公办53235727本科
3浙江工业大学公办53136325本科
4上海海事大学公办53136325本科
5西南财经大学公办53036912本科
6浙江师范大学公办53036912本科
7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公办52937522本科
8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办52937522本科
9苏州大学公办52838102本科
10天津医科大学公办52838102本科

以上“2025年广西高考物理类53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广西录取线都在530分左右(共有364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广西物理类53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南宁师范大学简介:

南宁师范大学坐落于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师范院校。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获评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12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教育部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有校级学生社团56个,其中5个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2020年荣获全国易班优秀工作站,2021年荣获全国易班共建高校。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深入实施深度开放战略,高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入选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基地、四川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非洲研究中心”“孟加拉湾国家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建有北马其顿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及四川首家“汉语国际推广成都基地”。品牌项目Global Academy暑期国际学术营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外国专家多次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天府友谊奖”。

哈尔滨医科大学简介:

学校设18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附属医院9所,其中直属医院5所。有教职工18312人(其中大庆校区503人),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16364人(其中大庆校区8254人),研究生88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16人,硕士研究生6739人),留学生26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1人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龙江学者”36人,享受黑龙江省特殊津贴3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1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近十年来,主编教育部、卫健委规划教材及再版规划教材89部。获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4项。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2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4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2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9项。立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651项,发表国家级教育教学论文1475篇,其中SCI收录16篇。获各类科研项目8464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6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8项。获各种奖励74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5项、二等奖168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4037篇,其中SCI收录11393篇。编写出版著作824部。拥有有效专利1106件,发明专利43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