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高考物理类655分左右(653分、654分、655分、656分、65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黑龙江物理类考生65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黑龙江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黑龙江高考分数线,黑龙江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60分。黑龙江物理类65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黑龙江物理类65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
省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低654分)、哈尔滨工程大学(最低652分)、哈尔滨工程大学(最低649分)、哈尔滨工程大学(最低645分)。
省外:南开大学(最低657分)、电子科技大学(最低656分)、吉林大学(最低655分)、武汉大学(最低654分)、华中科技大学(最低653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黑龙江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5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704名到第1778名,共有75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黑龙江物理类65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公办 | 654 | 1833 | 本科 |
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办 | 652 | 1987 | 本科 |
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办 | 649 | 2235 | 本科 |
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办 | 645 | 2570 | 本科 |
2、2025黑龙江物理类65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南开大学 | 公办 | 657 | 1622 | 本科 |
2 | 电子科技大学 | 公办 | 656 | 1703 | 本科 |
3 | 南开大学 | 公办 | 655 | 1778 | 本科 |
4 | 吉林大学 | 公办 | 655 | 1778 | 本科 |
5 | 武汉大学 | 公办 | 654 | 1833 | 本科 |
6 | 同济大学 | 公办 | 653 | 1903 | 本科 |
7 | 华中科技大学 | 公办 | 653 | 1903 | 本科 |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公办 | 658 | 1547 | 本科 |
9 | 西安交通大学 | 公办 | 658 | 1547 | 本科 |
10 | 西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658 | 1547 | 本科 |
以上“2025年黑龙江高考物理类65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黑龙江录取线都在655分左右(共有55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南开大学简介: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着力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家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91人,其中教授962人、副教授908人;有博士生导师1070人、硕士生导师95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3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5人、青年学者3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40余人。
华中科技大学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研产相结合,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异地研究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拥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和农业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械、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加强教育研究,教学成果丰硕。在代表全国教育教学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屡获佳绩,2014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获奖7项),二等奖22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获奖19项)。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牵头建设单位。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获得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科技园2020年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2023年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赛中累计获得26金20银,“翱翔系列微小卫星”斩获第二届全国总冠军。2023年,学校以8项金奖位居“高教主赛道”全国高校第一名,以17项金奖的获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名。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学校获奖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