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甘肃高考44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5-01-09 09:35:05 新高考网

2025年甘肃高考物理类445分左右(443分、444分、445分、446分、44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甘肃物理类考生44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甘肃高考44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参考甘肃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甘肃高考分数线,甘肃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70分。甘肃物理类44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甘肃高考44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甘肃物理类44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甘肃中医药大学(最低447分)、甘肃农业大学(最低446分)、天水师范学院(最低445分)、甘肃政法大学(最低444分)、西北师范大学(最低443分)。

省外:上饶师范学院(最低447分)、海南师范大学(最低446分)、沈阳大学(最低445分)、萍乡学院(最低444分)、广西师范大学(最低443分)。

二:甘肃物理类44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336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甘肃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44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56590名到第57062名,共有473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甘肃物理类44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办44756088本科
2甘肃农业大学公办44656589本科
3天水师范学院公办44557062本科
4甘肃政法大学公办44457562本科
5西北师范大学公办44358031本科

2、2025甘肃物理类44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上饶师范学院公办44756088本科
2上饶师范学院公办44756088本科
3锦州医科大学公办44656589本科
4海南师范大学公办44656589本科
5盐城师范学院公办44557062本科
6沈阳大学公办44557062本科
7西昌学院公办44457562本科
8萍乡学院公办44457562本科
9福建农林大学公办44358031本科
10广西师范大学公办44358031本科

以上“2025年甘肃高考物理类44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甘肃录取线都在445分左右(共有336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甘肃物理类44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甘肃农业大学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

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39项,到位总经费达6.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104项,授权专利2500多项,第一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600多篇。目前,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00余项,在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林果产业、农机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拥有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饲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林草局高寒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平台55个。

锦州医科大学简介:

锦州医科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校园总占地面积994987.60㎡。有医学、工学、农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现有29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全国医药类院校排名28位置,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排名。

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会福州,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厚植“三农”情怀的高素质人才。设有23个二级学院,现有本科生2.5万余人、研究生1万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4个,获批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占招生专业的54.8%。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福建“四大经济”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数字赋能、生物技术赋能和工程技术赋能“四新”建设,构建以德为先、五育并举、面向未来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组建了未来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海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7个新型学院,新增智慧农业等17个“四新”专业。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成300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七次捧得“挑战杯”“创青春”大赛“优胜杯”,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30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近代农教先驱严家显、著名园艺学家李来荣、著名农学家卢浩然和周可涌、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林业经济学科主要奠基人张建国、植物病毒学家谢联辉院士、“杂交水稻之母”谢华安院士、“杉木之父”俞新妥等一大批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练形成了极具农林特色的“耕牛拓荒、骏马争先、蜜蜂勤勉、青松顽强、小草奉献”的“五种品格”精神,成为培养和塑造优秀农林学子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