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贵州高考64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5-01-20 13:42:34 新高考网

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645分左右(643分、644分、645分、646分、64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贵州物理类考生64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贵州高考64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参考贵州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贵州高考分数线,贵州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80分。贵州物理类64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贵州高考64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贵州物理类64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东南大学(最低647分)、西北工业大学(最低646分)、南开大学(最低645分)、电子科技大学(最低644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最低643分)。

二:贵州物理类64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3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贵州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4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642名到第1725名,共有84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贵州物理类64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6471525本科
2东南大学公办6471545本科
3同济大学公办6461616本科
4西北工业大学公办6461634本科
5南开大学公办6451722本科
6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公办6441799本科
7电子科技大学公办6441739本科
8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公办6431889本科
9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办6481458本科
10北京师范大学公办6422008本科

以上“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64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贵州录取线都在645分左右(共有43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贵州物理类64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东南大学简介:

东大新闻学校概况学校简介历史沿革历任领导现任领导组织机构标识系统东大校历院系设置师资力量两院院士风采研究生导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研院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生就业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办海外教育学院图书档案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吴健雄纪念馆快速链接

东南大学教育教学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9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全国12个),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共有5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以来,51人次入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10人次。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获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1个。东南大学连续五届(每四年一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0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1项(并列全国第九)。东南大学在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继承优良传统、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

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7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拥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和农业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械、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加快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在鼓励专注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学问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瞄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发展机遇,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发起成立了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推进“翱翔小镇”“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瞄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战略,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北京、宁波、深圳、重庆等异地创新机构的建设。学校以“三项改革”牵引科技成果转化,获批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依托优势学科创新成果培育的铂力特、鑫垚股份、华秦科技、爱生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增材制造、陶瓷基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源头,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西工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