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高考56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4-12-29 16:56:16 新高考网

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565分左右(563分、564分、565分、566分、56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安徽物理类考生56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安徽高考56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参考安徽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数线,安徽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65分。安徽物理类56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安徽高考56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安徽物理类56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安徽师范大学(最低567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61分)、安徽建筑大学(最低560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57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57分)。

省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最低567分)、南京工业大学(最低566分)、温州医科大学(最低565分)、长沙理工大学(最低564分)、上海政法学院(最低563分)。

二:安徽物理类56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326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安徽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6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49911名到第50810名,共有900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安徽物理类56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安徽师范大学公办56748213本科
2安徽理工大学公办56153980本科
3安徽建筑大学公办56054488本科
4安徽理工大学公办55757490本科
5安徽理工大学公办55757746本科

2、2025安徽物理类56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宁波大学公办56748813本科
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公办56748896本科
3燕山大学公办56649311本科
4南京工业大学公办56649246本科
5温州大学公办56550510本科
6温州医科大学公办56550111本科
7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办56451618本科
8长沙理工大学公办56451243本科
9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港澳56351718本科
10上海政法学院公办56352166本科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56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安徽录取线都在565分左右(共有326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安徽物理类56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校本部教学占地3200亩,合肥办学占地340亩。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45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8个,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校本部教学占地3200亩,合肥办学占地340亩。

学校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巴基斯坦、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有来自29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简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60年建校,是原国家对外贸易部(商务部前身)最早设置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被誉为“中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1982年成为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4年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09年入选世界首批、中国首家世界贸易组织(WTO)讲席,2013年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9年获批WTO亚太培训中心(WTO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唯一区域培训合作伙伴),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入选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高校,2023年获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和数字经济人才,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和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全面依法治市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