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540分左右(538分、539分、540分、541分、54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甘肃历史类考生54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甘肃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甘肃高考分数线,甘肃历史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21分。甘肃历史类54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甘肃历史类54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西北师范大学(最低540分)、甘肃政法大学(最低523分)、西北民族大学(最低523分)、西北民族大学(最低523分)、甘肃政法大学(最低519分)。
省外:中南民族大学(最低542分)、成都大学(最低541分)、上海师范大学(最低540分)、西藏大学(最低539分)、上海理工大学(最低53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甘肃历史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4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4021名到第4100名,共有80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甘肃历史类54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西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540 | 4100 | 本科 |
2 | 甘肃政法大学 | 公办 | 523 | 5860 | 本科 |
3 | 西北民族大学 | 公办 | 523 | 5860 | 本科 |
4 | 西北民族大学 | 公办 | 523 | 5860 | 本科 |
5 | 甘肃政法大学 | 公办 | 519 | 6353 | 本科 |
2、2025甘肃历史类54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武汉科技大学 | 公办 | 542 | 3934 | 本科 |
2 | 中南民族大学 | 公办 | 542 | 3934 | 本科 |
3 | 成都理工大学 | 公办 | 541 | 4020 | 本科 |
4 | 成都大学 | 公办 | 541 | 4020 | 本科 |
5 | 中国传媒大学 | 公办 | 540 | 4100 | 本科 |
6 | 上海师范大学 | 公办 | 540 | 4100 | 本科 |
7 | 赣南师范大学 | 公办 | 539 | 4197 | 本科 |
8 | 西藏大学 | 公办 | 539 | 4197 | 本科 |
9 | 南方医科大学 | 公办 | 538 | 4286 | 本科 |
10 | 上海理工大学 | 公办 | 538 | 4286 | 本科 |
以上“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54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甘肃录取线都在540分左右(共有194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劳动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5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4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在甘肃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特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6门,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2010年学校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成都理工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四川省等部省级科技平台33个。学校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成功获批碳汇与地质固碳研究部。牵头成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RALL)等国际学术组织,承担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简称DDE)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宜居地球演化和行星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正刊。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地调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等一大批重要项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奖项共计1087项(次),其中国家级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广州和顺德两个校区。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连续3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2023年入围全球前400强。
学科建设: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4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入围全球前0.5‰、药理学与毒理学入围ESI全球前1‰,ESI总体排名位居全国第46。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