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类600分左右(598分、599分、600分、601分、60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河南理科考生60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河南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河南高考分数线,河南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511分。河南理科60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河南物理类60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
省内:郑州大学(最低601分)、河南大学(最低582分)、河南大学(软件类)(最低575分)。
省外: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较高收费)(最低602分)、苏州大学(最低601分)、河北工业大学(最低600分)、中国传媒大学(最低599分)、华中师范大学(最低59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河南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0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2964名到第23638名,共有675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河南物理类60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郑州大学 | 公办 | 601 | 22963 | 本一 |
2 | 河南大学 | 公办 | 582 | 37744 | 本一 |
3 | 河南大学(软件类) | 公办 | 575 | 44463 | 本一 |
2、2025河南物理类60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西安交通大学(较高收费) | 公办 | 602 | 22336 | 本一 |
2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较高收费) | 公办 | 602 | 22336 | 本一 |
3 | 东北大学(较高收费) | 公办 | 601 | 22963 | 本一 |
4 | 苏州大学 | 公办 | 601 | 22963 | 本一 |
5 | 吉林大学(医护类) | 公办 | 600 | 23638 | 本一 |
6 | 河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600 | 23638 | 本一 |
7 | 北京交通大学(较高收费) | 公办 | 599 | 24309 | 本一 |
8 | 中国传媒大学 | 公办 | 599 | 24309 | 本一 |
9 | 武汉理工大学(较高收费) | 公办 | 598 | 25049 | 本一 |
10 | 华中师范大学 | 公办 | 598 | 25049 | 本一 |
以上“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类60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河南录取线都在600分左右(共有165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河南大学简介:
河南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河南贡院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自百泉书院迁建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开封市龙亭一带)。雍正九年(1731),河南贡院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明伦校区)。1903、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1912年,河南贡院旧址上建立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的前身)。
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籍学生75080(全日制71757人、非全日制3323人),其中预科生149人,本科生41830人,硕士生22766人(全日制19914人、非全日制2852人),博士生9552人(全日制9081人、非全日制471人),留学生780人。
河北工业大学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在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中稳步提升。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学校依托省市部共建平台,确立“落地冲高”科研工作思路,集聚区域办学资源,学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5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700项,授权专利4600余项,位列中国高校专利100强榜单第70位,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签订横向合同3530项,“千万级”横向项目15个,最高合同金额首期到款8500万元。2023年科研到校经费达4.10亿元。首颗“元光号”小卫星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飞天并在轨运行。高性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智能系统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