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甘肃高考60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历史类)

更新:2025-01-07 17:44:00 新高考网

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600分左右(598分、599分、600分、601分、60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甘肃历史类考生60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甘肃高考60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历史类)

参考甘肃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甘肃高考分数线,甘肃历史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21分。甘肃历史类60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甘肃高考60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甘肃历史类60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7所):

省内:兰州大学(最低593分)、兰州大学(最低581分)、兰州大学(最低580分)。

省外:南京师范大学(最低601分)、吉林大学(最低600分)、中国海洋大学(最低599分)、山东大学(最低598分)。

二:甘肃历史类60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98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甘肃历史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0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741名到第766名,共有2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甘肃历史类60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兰州大学公办593957本科
2兰州大学公办5811441本科
3兰州大学公办5801485本科

2、2025甘肃历史类60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南京师范大学公办601740本科
2吉林大学公办600766本科
3电子科技大学公办599792本科
4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公办599792本科
5北京交通大学公办599792本科
6上海大学公办599792本科
7中国海洋大学公办599792本科
8中国政法大学公办598821本科
9中央财经大学公办598821本科
10山东大学公办598821本科

以上“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60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甘肃录取线都在600分左右(共有98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甘肃历史类60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504人,硕士研究生14557人,博士研究生4688人。有99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34.59万平方米(其中珠海研究院150.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5.96万平方米。学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研究院,占地面积150.3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809.7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东北地区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东北区域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现有学生18442人,其中内地本科生9630人,内地研究生8053人,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759人;专任教师1058人,其中高级职称718人,博士生导师320人、硕士生导师88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