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高考物理类640分左右(638分、639分、640分、641分、64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黑龙江物理类考生64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黑龙江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黑龙江高考分数线,黑龙江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60分。黑龙江物理类64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黑龙江物理类64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
省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低642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低641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低640分)、哈尔滨工程大学(最低624分)。
省外:吉林大学(最低642分)、天津医科大学(最低641分)、厦门大学(最低640分)、重庆大学(最低639分)、北京交通大学(最低63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黑龙江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4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938名到第3033名,共有9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黑龙江物理类64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公办 | 642 | 2844 | 本科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公办 | 641 | 2937 | 本科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公办 | 640 | 3033 | 本科 |
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办 | 624 | 4924 | 本科 |
2、2025黑龙江物理类64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吉林大学 | 公办 | 642 | 2844 | 本科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公办 | 641 | 2937 | 本科 |
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公办 | 641 | 2937 | 本科 |
4 | 天津医科大学 | 公办 | 641 | 2937 | 本科 |
5 | 厦门大学 | 公办 | 640 | 3033 | 本科 |
6 | 华中科技大学 | 公办 | 639 | 3126 | 本科 |
7 | 重庆大学 | 公办 | 639 | 3126 | 本科 |
8 | 北京交通大学 | 公办 | 638 | 3223 | 本科 |
9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公办 | 643 | 2762 | 本科 |
10 | 天津医科大学 | 公办 | 641 | 2937 | 本科 |
以上“2025年黑龙江高考物理类64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黑龙江录取线都在640分左右(共有87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专任教师260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38人。全职两院院士5人,入选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370人次。
天津医科大学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投身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目前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7所大学医院。现有本科专业21个,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1509人,其中本科生5517人,硕士生4127人,博士生1188人,学历留学生677人。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简称“苏州校区管委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统筹负责苏州校区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列入学校管理服务机构序列。苏州校区管委会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多校区联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苏州校区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代表学校全面统筹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中法学院、丝路学院、智慧治理学院等校区内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