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高考55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4-12-29 16:31:14 新高考网

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555分左右(553分、554分、555分、556分、55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安徽物理类考生55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安徽高考55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参考安徽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数线,安徽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65分。安徽物理类55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安徽高考55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安徽物理类55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安徽师范大学(最低557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57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57分)、安徽师范大学(最低556分)、安徽农业大学(最低553分)。

省外:南通大学(最低557分)、成都理工大学(最低556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最低555分)、山东科技大学(最低554分)、华东交通大学(最低553分)。

二:安徽物理类55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368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安徽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5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58923名到第59853名,共有931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安徽物理类55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安徽师范大学公办55757855本科
2安徽理工大学公办55757490本科
3安徽理工大学公办55757746本科
4安徽师范大学公办55658373本科
5安徽农业大学公办55360970本科

2、2025安徽物理类55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办55757808本科
2南通大学公办55757385本科
3浙江工业大学公办55658381本科
4成都理工大学公办55657959本科
5燕山大学公办55558953本科
6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外/港澳55559164本科
7温州大学公办55460171本科
8山东科技大学公办55460495本科
9南方医科大学公办55360971本科
10华东交通大学公办55361462本科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55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安徽录取线都在555分左右(共有368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安徽物理类55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安徽师范大学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拥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全国智慧教学示范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培训基地、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安徽省特种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文化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足球D级教练员培训考试基地、国家级大学生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高校。学校肇始于1924年创办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6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52年建设成为广东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服务,加强高端医疗资源建设。现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与政府共建医院8所,有非直属附属医院30家。第一、二附属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成为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还是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的医院之一”;第二附属医院连续10年位居“中国中医医院·竞争力100强”榜首,连续5年位列全国中医医院科技量值第一。第三附属医院是广东省三级甲等骨伤专科医院,以中医骨伤科为医院的龙头专科。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高校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2010年学校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成都理工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教职员工3031人,其中教授(级)511人、副教授(级)799人。获国家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224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IEEE Fellow入选者1人、其他国家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光华工程科技奖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2人、科学探索奖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5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获省部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541人次,其中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2人次、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6人、天府学者3人、地矿部优秀教师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4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四川省“四有”好老师1人、四川省劳动模范2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2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刘宝珺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以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王成善院士、多吉院士、崔鹏院士、胡瑞忠院士等两院院士35名。学校现有4个院士工作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5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