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高考64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历史类)

更新:2024-12-28 11:05:44 新高考网

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645分左右(643分、644分、645分、646分、64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安徽历史类考生64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安徽高考64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历史类)

参考安徽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数线,安徽历史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62分。安徽历史类64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安徽高考64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安徽历史类64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3所):

省外:厦门大学(最低646分)、武汉大学(最低644分)、南开大学(最低643分)。

二:安徽历史类64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57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安徽历史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4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389名到第412名,共有24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安徽历史类64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南京大学公办646356本科
2武汉大学公办646381本科
3北京师范大学公办646366本科
4厦门大学公办646386本科
5同济大学公办644432本科
6武汉大学公办644421本科
7同济大学公办643450本科
8南开大学公办643457本科
9北京师范大学公办646366本科
10厦门大学公办646386本科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64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安徽录取线都在645分左右(共有57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安徽历史类64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武汉大学简介:

学校简介 首页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单位、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1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1种专业刊物。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1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9个、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话剧);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建校以来,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50多万名优秀人才。现有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