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485分左右(483分、484分、485分、486分、4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安徽历史类考生48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安徽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数线,安徽历史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62分。安徽历史类48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安徽历史类48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芜湖学院(最低486分)、巢湖学院(最低485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最低485分)、黄山学院(最低484分)、阜阳理工学院(最低484分)。
省外:洛阳师范学院(最低487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最低486分)、吉林师范大学(最低485分)、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最低484分)、江西飞行学院(最低483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安徽历史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4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35266名到第35703名,共有438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安徽历史类4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芜湖学院 | 民办 | 486 | 35096 | 本科 |
2 | 巢湖学院 | 公办 | 485 | 35375 | 本科 |
3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 民办 | 485 | 35356 | 本科 |
4 | 黄山学院 | 公办 | 484 | 35950 | 本科 |
5 | 阜阳理工学院 | 民办 | 484 | 35749 | 本科 |
2、2025安徽历史类4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唐山师范学院 | 公办 | 487 | 34693 | 本科 |
2 | 洛阳师范学院 | 公办 | 487 | 34482 | 本科 |
3 | 洛阳师范学院 | 公办 | 486 | 34941 | 本科 |
4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公办 | 486 | 35173 | 本科 |
5 | 成都体育学院 | 公办 | 485 | 35350 | 本科 |
6 | 吉林师范大学 | 公办 | 485 | 35274 | 本科 |
7 | 嘉应学院 | 公办 | 484 | 35794 | 本科 |
8 |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 民办 | 484 | 35800 | 本科 |
9 | 海南师范大学 | 公办 | 483 | 36386 | 本科 |
10 | 江西飞行学院 | 公办 | 483 | 36272 | 本科 |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4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安徽录取线都在485分左右(共有421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医科大学创建的独立学院;2017年遵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由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普通本科高校。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安徽医科大学“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办学传统,弘扬“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秉承“德医双修、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着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简介: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由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1957年建校)和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1960年建校)于2013年合并组建而成,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围绕牧工商一体化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建有27个省级科研平台和2个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36个市厅级科研平台、4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学校共立项国家基金项目4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4项、河南省重大专项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7项,横向项目20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7件;发表学术论文8564篇。学校先后成为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国际网商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制冷学会冷链物流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海南省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全面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构建由国家“一流”重点培育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校级特色重点学科组成的三级分类、分层、动态的学科分类发展体系。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2个。着力推进科研“三重工程”建设,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级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3个,海南省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中心9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重点新型智库1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个、自然科学科普基地2个。近五年,获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6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2个,海南省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00余篇,签订横向合作协议363项,获授权专利4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