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高考515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历史类)

更新:2024-12-27 17:34:03 新高考网

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515分左右(513分、514分、515分、516分、51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安徽历史类考生51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安徽高考515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历史类)

参考安徽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数线,安徽历史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62分。安徽历史类51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安徽高考51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安徽历史类51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安徽医科大学(最低517分)、安徽科技学院(最低513分)、皖南医学院(最低513分)、淮南师范学院(最低513分)、蚌埠医科大学(最低518分)。

省外:广东医科大学(最低517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最低516分)、南京体育学院(最低515分)、四川外国语大学(最低514分)、内蒙古师范大学(最低513分)。

二:安徽历史类51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02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安徽历史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1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3546名到第23929名,共有384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安徽历史类51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安徽医科大学公办51722866本科
2安徽科技学院公办51324525本科
3皖南医学院公办51324614本科
4淮南师范学院公办51324557本科
5蚌埠医科大学公办51822765本科

2、2025安徽历史类51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北京体育大学公办51722849本科
2广东医科大学公办51722841本科
3海南大学公办51623401本科
4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公办51623385本科
5浙大城市学院公办51523768本科
6南京体育学院公办51523692本科
7东北电力大学公办51424046本科
8四川外国语大学公办51424181本科
9汉江师范学院公办51324552本科
10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办51324484本科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51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安徽录取线都在515分左右(共有402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安徽历史类51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皖南医学院简介:

皖南医学院地处有着“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誉的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市。学校建于1958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六年。学校目前为安徽省重点支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多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12万余名医疗卫生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体育大学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有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社科基地、2个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地、1个体育科学学会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体育战略研究院等4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图书馆藏书135余万册。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建有4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备案基地、2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学报《外国语文》是全国”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英语研究》是CSSCI来源集刊。学校成立了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院、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重庆市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法治研究中心等应用型研究平台,产出了一批有价值、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学校是全国一级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会长单位,同时还是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等全国学会组织的二级学会会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