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都有什么专业?
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的专业有:植物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园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化学、动物科学、生物制药、海洋资源与环境、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广告学、金融学、法学、农村区域发展、英语、生物科学、工业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共134个专业。
福建农林大学院系专业设置一览表(专业目录):
学院 | 专业 |
---|---|
农学院 |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智慧农业 农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制药工程 植物保护 |
园艺学院 | 园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茶学 智慧农业 |
林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林学 森林保护 智慧林业 |
生命科学学院 | 应用化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物信息学 生态学 生物工程 |
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生态学 |
动物科学学院 | 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 |
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 | 生物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 蜂学 |
海洋学院 | 海洋资源与环境 食品科学与工程 水产养殖学 行政管理 海洋科学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
食品科学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轻化工程 木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网络工程 统计学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智能建造 交通工程 森林工程 工程管理 物流工程 |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 广告学 园林 动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旅游管理 |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
乡村振兴学院 | 农村区域发展 农村区域发展 乡村治理 |
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 | 英语 生态学 风景园林 园艺 农林经济管理 |
未来技术学院(海峡联合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 | 生物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
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 | 工业设计 电子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商务经济学 数字经济 茶学 财务管理 |
金山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农学 动物医学 林学 工程管理 广告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园林 动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国际经济与贸易 英语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
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会福州,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厚植“三农”情怀的高素质人才。设有23个二级学院,现有本科生2.5万余人、研究生1万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4个,获批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占招生专业的54.8%。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福建“四大经济”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数字赋能、生物技术赋能和工程技术赋能“四新”建设,构建以德为先、五育并举、面向未来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组建了未来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海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7个新型学院,新增智慧农业等17个“四新”专业。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成300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七次捧得“挑战杯”“创青春”大赛“优胜杯”,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30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近代农教先驱严家显、著名园艺学家李来荣、著名农学家卢浩然和周可涌、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林业经济学科主要奠基人张建国、植物病毒学家谢联辉院士、“杂交水稻之母”谢华安院士、“杉木之父”俞新妥等一大批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练形成了极具农林特色的“耕牛拓荒、骏马争先、蜜蜂勤勉、青松顽强、小草奉献”的“五种品格”精神,成为培养和塑造优秀农林学子的宝贵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