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9所。在本省,有13所高校开设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而在省外,有46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电子科技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本省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3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606分)、安徽师范大学(550分)、安徽工程大学(521分)、合肥学院(511分)、安徽建筑大学(503分)、合肥师范学院(497分)、阜阳师范大学(489分)、安徽科技学院(485分)、滁州学院(478分)、皖西学院(47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606 |
2 | 安徽师范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50 |
3 | 安徽工程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21 |
4 | 合肥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11 |
5 | 安徽建筑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03 |
6 | 合肥师范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497 |
7 | 阜阳师范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489 |
8 | 安徽科技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85 |
9 | 滁州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78 |
10 | 皖西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71 |
11 | 巢湖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70 |
12 | 宿州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60 |
13 | 池州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58 |
在安徽招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电子科技大学(649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27分)、哈尔滨工程大学(615分)、南京邮电大学(608分)、中国矿业大学(606分)、上海电力大学(580分)、南京工业大学(579分)、浙江理工大学(577分)、湘潭大学(576分)、成都理工大学(57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电子科技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649 |
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627 |
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615 |
4 | 南京邮电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608 |
5 | 中国矿业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606 |
6 | 上海电力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80 |
7 | 南京工业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79 |
8 | 浙江理工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77 |
9 | 湘潭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76 |
10 | 成都理工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一批 | 574 | ... |
37 | 北华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78 |
38 | 湖北理工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77 |
39 | 兰州工业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74 |
4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73 |
41 | 太原工业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72 |
42 | 河南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66 |
43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65 |
44 | 新余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60 |
45 | 厦门工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45 |
46 | 西京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二批 | 442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智库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线下课程14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双语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2、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是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特色鲜明的工科强校、多学科兼具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在风雨沧桑中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3、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于1999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四校前身分别为创办于1906年的吉林初级师范学堂、创办于1928年的吉林私立助产学校、创办于1952年的吉林省林业学校和创办于1920年的吉林省立职业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学校现有教职工2030人,其中高级职称694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491人;共享4名两院院士,拥有美国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1人,获“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一层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人才称号49人次,省(资深)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省级人才称号百余人次。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