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3-07 12:24:00 新高考网

广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35所。在本省,有7所高校开设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山大学;而在省外,有30所高校面向广东省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复旦大学。

广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广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广东本省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7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山大学(646分)、广东工业大学(597分)、深圳技术大学(578分)、东莞理工学院(545分)、珠海科技学院(492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47
2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46
3广东工业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97
4深圳技术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78
5东莞理工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54
6东莞理工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45
7珠海科技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492

2、广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东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复旦大学(693分)、电子科技大学(652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29分)、南京理工大学(625分)、合肥工业大学(617分)、江南大学(614分)、南京邮电大学(610分)、安徽大学(599分)、湘潭大学(594分)、宁波大学(591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复旦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93
2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52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29
4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25
5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17
6江南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14
7南京邮电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610
8安徽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99
9湘潭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94
10宁波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91
...
21郑州轻工业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38
22无锡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32
23河南理工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32
24湖南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24
25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09
26九江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504
27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492
28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492
29三江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486
30上海建桥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批482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东省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东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教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大陆高校第35—49位,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全球第301—400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200多人,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近千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7个。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7个、省教学名师19人。9人次入选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位居内地高校第35位。37人次入选斯坦福大学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位居内地高校第50位。

2、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办学70余年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9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6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各类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得“挑战杯”;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总冠军,成为全国同时获得“挑战杯”和“互联网+”总冠军的三所高校之一。

3、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8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