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只有广西民族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而在省外,有4所高校面向广西省招生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侨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广西招生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文史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广西民族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广西民族大学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本一批 | 529 |
在广西招生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侨大学(565分)、大连外国语大学(541分)、宁波诺丁汉大学(53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侨大学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本一批 | 565 |
2 | 大连外国语大学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本一批 | 541 |
3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本一批 | 534 |
4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本二批 | 490 |
1、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明显。现建制22个本科教学学院,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技术史);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广西一流学科;工程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8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2、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在泉州、厦门分别设有校区,现有28个学院;11个学科门类,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福建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环境/生态学与社会科学2个学科进入前1%。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专业通过国际国内专业认证。
3、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迄今已有60年历史。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回应时代需求,响应国家号召,服务民族复兴,在强国建设中展现“大外作为”。学校应国家外交事业需求而成立,时名大连日语专科学校,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4年开办本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2013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外语为主,拥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事、外经外贸、教育科技等领域,服务于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回应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需求,为国家培养实战型拔尖创新人才,先后有百余名毕业生进入外交部工作。
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253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海外10个国家设有10所孔子学院、1家网络中文课堂。学校是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辽宁省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理事长单位;设有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多个国际化平台,与世界俄语基金会合作建设俄语中心。以交换留学、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国际实训等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近年来,年均执行国际交流派出项目150余个,派出900余名学生赴海外学习和实习实践;每年有近70个国家的1500余人次国际学生来校学习、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