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内蒙古招生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2所。在本省,只有内蒙古医科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而在省外,有11所高校面向内蒙古招生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内蒙古招生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内蒙古招生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内蒙古医科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内蒙古医科大学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65 |
在内蒙古招生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84分)、西安医学院(382分)、吉林医药学院(372分)、菏泽学院(358分)、右江民族医学院(347分)、长春人文学院(民办)(340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独立学院)(336分)、长春建筑学院(民办)(333分)、上海建桥学院(民办)(330分)、三亚学院(民办)(32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84 |
2 | 西安医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82 |
3 | 吉林医药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72 |
4 | 菏泽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58 |
5 | 右江民族医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47 |
6 | 长春人文学院(民办)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40 |
7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独立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36 |
8 | 长春建筑学院(民办)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33 |
9 | 上海建桥学院(民办)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30 |
10 | 三亚学院(民办)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29 |
11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独立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328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内蒙古招生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学校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2012年,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高校。67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区域特色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学校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设有金山校区(主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及红山口教学基地。总占地面积123.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2.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8.61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6.65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67个、电子图书33.27万册、电子期刊25.77万册。学校设有17个学院,12个临床医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在区内外设有实践教学基地99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6603人。其中,本科生12496人、硕士研究生3369人、博士研究生45人、民族预科生81人,留学生等其他类型学生612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西安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未央、高新三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775亩。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52人,普通本科生14288人,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4797人。
学校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空军军医大学、韩国庆熙大学、日本山梨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美国哈町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协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等医学类国际教育组织,依托合作院校及联盟平台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学分互换、学生互派交流、教师访问访学、联合学术报告、合作科研、国际学术会议,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3、菏泽学院
始建于1949年 hzu 菏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校地校企共建牡丹研究院、黄河研究院、药物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协同创新。选派优秀教师197人挂职企业科技副总,服务企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168项,国家专利1088项(发明专利16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学校入选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大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相关推荐:
内蒙古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