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筑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重庆招生建筑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3所。在本省,有4所高校开设了建筑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重庆大学;而在省外,有20所高校面向重庆市招生建筑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东南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重庆市招生建筑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重庆本省开设建筑类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重庆大学(589分)、重庆交通大学(508分)、重庆城市科技学院(41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重庆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89 |
2 | 重庆交通大学(地方专项) | 建筑类 | 本科 | 521 |
3 | 重庆交通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08 |
4 |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 建筑类 | 本科 | 413 |
在重庆招生建筑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东南大学(634分)、华中科技大学(626分)、天津大学(623分)、中南大学(607分)、西南交通大学(565分)、长安大学(563分)、中国矿业大学(559分)、成都理工大学(556分)、郑州大学(550分)、长沙理工大学(53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东南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634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626 |
3 | 天津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623 |
4 | 中南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607 |
5 | 西南交通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65 |
6 | 长安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63 |
7 | 中国矿业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59 |
8 | 成都理工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56 |
9 | 郑州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50 |
10 | 长沙理工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32 |
11 | 南昌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27 |
12 | 河南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23 |
13 |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 | 建筑类 | 本科 | 520 |
14 | 长江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18 |
15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04 |
16 | 河南理工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494 |
17 | 西华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492 |
18 | 西南民族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487 |
19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484 |
20 | 桂林理工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 | 47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重庆市招生建筑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是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2005年,其前身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有包括重庆大学各学科知名专家、教授在内的教学督导组合教学委员会,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和评估。
2、东南大学
东大新闻学校概况学校简介历史沿革历任领导现任领导组织机构标识系统东大校历院系设置师资力量两院院士风采研究生导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研院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生就业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办海外教育学院图书档案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吴健雄纪念馆快速链接
东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37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32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535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739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322人。有两院院士16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600人。东南大学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深入落实人才工作“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3、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
面向国家战略、基础前沿和新兴领域,培育建设13个学科交叉平台,成立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深入推进“天智计划”。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持续深化医工交叉融合,现有13家附属医院及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