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3-04 15:52:34 新高考网

甘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甘肃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06所。在本省,有11所高校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西北师范大学;而在省外,有197所高校面向甘肃省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

甘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甘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甘肃省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甘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甘肃本省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西北师范大学(427分)、兰州交通大学(471分)、甘肃农业大学(428分)、兰州财经大学(413分)、天水师范学院(392分)、兰州工业学院(390分)、兰州文理学院(384分)、陇东学院(377分)、兰州博文科技学院(337分)、兰州信息科技学院(33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西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480
2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471
3甘肃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428
4西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427
5兰州财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413
6天水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92
7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90
8兰州文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84
9陇东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77
10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37
11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37

2、甘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甘肃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9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中科技大学(626分)、苏州大学(570分)、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554分)、西南交通大学(553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548分)、合肥工业大学(548分)、河海大学(546分)、暨南大学(546分)、中国传媒大学(545分)、南京邮电大学(54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626
2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70
3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54
4西南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53
5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48
6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48
7河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46
8暨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46
9中国传媒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45
10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543
...
188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45
189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44
190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43
191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42
192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41
193南宁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39
194广州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38
195天津仁爱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37
196广州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37
197闽南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337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甘肃省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甘肃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由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部分系科分划组建而成的我国第三所铁路高校。学校目前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权建设单位,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三对一”对口支援高校。学校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铁路科普基地、国家北斗科普基地、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和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1958年,铁道部决定在兰州创办我国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铁道电机、铁道建筑、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机械5个系7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由北京铁道学院(即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现北京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即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成建制迁入兰州,以林达美、沈智扬、胡春农、孙祺荫、张殿执为代表的京唐两院34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兰州任教,当年顺利实现了446名新生的招生。60年代,又抽调了一批留苏科学技术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老一辈教育家们带领五湖四海的学子一起,在西北艰苦的环境下初心不改、孜孜以求,以他们建校、爱校、荣校的智慧和情感开启了兰州交大的第一个甲子岁月。2000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学校传承京唐,扎根西北,走出了一条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之路,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良好声誉,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享誉国内、在西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院校。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追溯学校历史,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协议。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和承担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32家部属高校之一。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2018年12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1年,学校注册地调整至青岛。

3、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我军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兵工专门人才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本科军工高等学校,是共和国“兵工七子”之一,曾用名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沈阳工业学院等,先后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工部、中央兵工总局、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1999年划归辽宁省管理,2004年更为现名。

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兴校”战略,不断发挥对俄合作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芬兰、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获批教育部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专业学生。与波兰西里西亚技术大学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教育部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波兰、法国等国家的大学分别开展了4+0、2+2、3+1等中外校际交流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等俄罗斯著名高校合作开展了中俄联合培养2+2项目,培养了大批“专业+俄语”的复合型国际人才。2012年我校成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赴俄罗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公派留学项目优先选拔院校。累计培养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来华留学生。学校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所属的9个研究所共建了4个设备技术先进的合作实验室。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国家级普希金俄语中心。

相关推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