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吉林招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2所。在本省,有11所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长春师范大学;而在省外,有42所高校面向吉林省招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东师范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吉林省招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吉林本省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长春师范大学(462分)、北华大学(451分)、通化师范学院(450分)、长春大学(442分)、吉林师范大学(431分)、长春人文学院(399分)、吉林外国语大学(396分)、长春电子科技学院(377分)、长春科技学院(372分)、长春财经学院(36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长春师范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462 |
2 | 北华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451 |
3 | 通化师范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450 |
4 | 长春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442 |
5 | 吉林师范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431 |
6 | 长春人文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99 |
7 | 吉林外国语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96 |
8 |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77 |
9 | 长春科技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72 |
10 | 长春财经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64 |
11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59 |
在吉林招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2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东师范大学(567分)、中央民族大学(542分)、西南大学(534分)、北京语言大学(531分)、辽宁大学(530分)、西南交通大学(525分)、扬州大学(520分)、北京体育大学(519分)、东北农业大学(517分)、华侨大学(51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东师范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67 |
2 | 中央民族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42 |
3 | 西南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34 |
4 | 北京语言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31 |
5 | 辽宁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30 |
6 | 西南交通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25 |
7 | 扬州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20 |
8 | 北京体育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19 |
9 | 东北农业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17 |
10 | 华侨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一批A | 511 | ... |
33 | 新疆财经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420 |
34 | 普洱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417 |
35 |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409 |
36 |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401 |
37 | 天津天狮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91 |
38 | 青岛滨海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83 |
39 | 桂林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80 |
40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80 |
41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56 |
42 | 三亚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批A | 34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吉林省招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长春大学
长春大学坐落在素有“北国春城”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培育学科。学科专业体系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5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2、华东师范大学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锚定卓越航标,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使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三大卓越工程”(卓越育人工程、卓越学术工程、卓越服务工程)为重点,以“五个一流行动计划”(一流学科生态构筑计划、一流人才队伍引育计划、一流对外开放提质计划、一流治理能力提升计划、一流保障服务支撑计划)为支撑,构建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融通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做出持续性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历史性贡献!
学校理工科建有3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国别区域联合研究院,2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5个中央各部委等其他研究基地, 7个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含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6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5个上海高校智库,10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上海市其他创新基地。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23种、英文期刊7种。学校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538.80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78个(490个子库)。学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68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
3、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育人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成为“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60多所国际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中外人才联合培养,与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共建“高端轴承研究中心”“金砖经济研究中心”“工业物联网研究院”等多个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厦门市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基地建设,成功入选为“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单位”“金砖示范单位”。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获批为“厦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厦台产教融合办学试点学校”。
相关推荐:
湖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