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材料物理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3-13 12:23:18 新高考网

贵州材料物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材料物理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2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材料物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安顺学院;而在省外,有20所高校面向贵州省招生材料物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合肥工业大学。

贵州材料物理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贵州材料物理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材料物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贵州材料物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贵州本省开设材料物理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安顺学院(407分)、遵义师范学院(382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安顺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413
2安顺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407
3遵义师范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382

2、贵州材料物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贵州招生材料物理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合肥工业大学(543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37分)、武汉科技大学(515分)、武汉工程大学(506分)、中国民航大学(500分)、青岛科技大学(491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475分)、天津理工大学(460分)、福建师范大学(458分)、景德镇陶瓷大学(450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物理本一批543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本一批537
3武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本一批515
4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物理本一批506
5中国民航大学材料物理本一批500
6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物理本一批491
7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物理本一批475
8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本二批460
9福建师范大学材料物理本二批458
10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物理本二批450
11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物理本二批433
12青海民族大学材料物理本二批431
1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427
14台州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421
15宁波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418
16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物理本二批412
17内蒙古师范大学材料物理本二批409
18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408
19牡丹江师范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407
20昌吉学院材料物理本二批397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贵州省招生材料物理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贵州招生材料物理专业的大学简介

1、安顺学院

安顺学院是2006年升格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黔江师范学校,历经国立黔江中学、省立安顺师范学校、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学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近8万余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大多工作在基础教育、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为我国西南地区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增列为贵州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级科研项目57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18项,地厅级项目232项,累计获科研经费4740万元。学校教师累计发表论文2104篇,SCI、SSCI、CSSCI、EI等科学引文收录222篇,出版著作63部。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安顺市科技进步奖3项。学校教师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学生荣获全国性奖项430项、省级奖项1592项。学校积极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培育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优势学科。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和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平台优势,主动服务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学校特殊教育、旅游管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学科专业在服务区域战略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2、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于1979年以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名义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52人,其中专任教师158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4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5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21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特支计划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38人,高水平创新团队19支,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3、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1956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09年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始终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8项、冷门“绝学”项目5项,教育部重大招标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6项;出版专著教材324部,发表论文2550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64篇。现有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青藏高原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环境资源法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研究基地等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民委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9个省级科研机构和29个校级科研机构。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天津大学 双碳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 中华民族艺术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厦门大学 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青藏高原蕨麻产业研究院”6个高层级科研机构。有国家民委青藏高原资源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青海省联合实验室和1个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室、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入选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核心期刊目录。

相关推荐:

材料物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