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3-19 10:37:54 新高考网

河南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南招生人工智能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80所。在本省,有29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郑州大学;而在省外,有155所高校面向河南省招生人工智能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

河南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河南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南省招生人工智能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河南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河南本省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郑州大学(599分)、河南大学(586分)、河南理工大学(559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558分)、郑州轻工业大学(553分)、河南农业大学(549分)、河南师范大学(543分)、河南工业大学(537分)、中原工学院(537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53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郑州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599
2河南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586
3河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559
4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558
5郑州轻工业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553
6河南农业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549
7河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543
8河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537
9中原工学院人工智能本一批537
10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工智能本一批536
...
20河南工程学院(软件类)人工智能本二批479
21商丘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70
22信阳师范大学(原信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69
23信阳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62
24安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61
25郑州西亚斯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56
26郑州经贸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51
27郑州西亚斯学院(数字技术产业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42
28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39
29新乡工程学院(原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36

2、河南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南招生人工智能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中科技大学(671分)、西安交通大学(667分)、北京师范大学(648分)、中山大学(646分)、北京邮电大学(639分)、大连理工大学(635分)、吉林大学(630分)、东北大学(627分)、北京科技大学(625分)、苏州大学(625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71
2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67
3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48
4中山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46
5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39
6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37
7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35
8吉林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30
9东北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27
10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本一批625
...
146吉林外国语大学(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33
147长春财经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28
148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27
149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26
150天津仁爱学院(原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26
151长春科技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26
152长春建筑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26
153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民办)人工智能本二批425
154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独立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23
155阳光学院(原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人工智能本二批422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南省招生人工智能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河南招生人工智能专业的大学简介

1、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赓续红色血脉,坚守教育初心,扎根中原沃土,形成了“源于农、兴于农、发展于农、服务于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近79万平方米。建校80余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5个教学单位,7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9万余人。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6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6个。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8个,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及产业学院3个。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作物学学科、园艺学学科群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高端智能起重装备学科群是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重点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猪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传统特色肉制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8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54个,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全面落实“质量立校”战略,着力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1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6项,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十四五”省级规划教材14门。近三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660余项。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厦门大学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建校以来,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50多万名优秀人才。现有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3、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工商大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抢抓高等教育发展重大机遇,综合实力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9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975人。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聘用国内外院士5名;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省部级创新团队22个,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一批优秀教师代表。“十四五”以来,学校坚持才强校战略,开展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团队)精准引进计划、优秀人才(团队)定向扶持计划、高层次人才贡献激励计划等多项举措,努力建设一支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师资队伍。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