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精细化工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精细化工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4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太原理工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精细化工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福建招生精细化工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太原理工大学(584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503分)、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47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太原理工大学 | 精细化工 | 本科批 | 584 |
2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精细化工 | 本科批 | 503 |
3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 | 本科批 | 477 |
4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 | 本科批 | 468 |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建校74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成绩,202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7所,东北地区唯一一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高校,圆满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全国应用型高校建设输出了“示范样本”。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和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训基地,是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培养的14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的管理及技术骨干。
2、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始于1903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兴办最早的高等工业职业院校之一。学校1952年开始主要面向石油工业服务,1958年迁至河北省承德市。2021年,教育部批准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办学主体,与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合并转设为职业本科院校。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中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一带一路”联盟创始成员单位,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三十年三十校”,获评河北省就业创业工作典型示范高校,连续两年在“金平果”职业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五。自2008年起,学校连续15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22年,学校获评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14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2亿余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1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余册,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2个。现有教职工84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23人(教授6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67人(博士103人)。骨干专业均拥有“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人才9人;河北省规划大师、河北省拔尖人才等省级称号44人。在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7位(河北省第一位)。
3、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坐落在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美丽的黄河之滨——金城兰州。学校与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和第一座化学工业基地相伴而生,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56年的石油部兰州石油学校和化工部兰州化工学校以及兰炼职工大学、兰化职工大学,1999年转制为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整合相关院校办学资源,设置公办本科层次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首届本科生招生800人。有教职员工1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10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80人(教授113人,含二级教授6人,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10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80人(博士48人),“双师型”教师650人,兼职教师350人。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全国技术能手3人,国家及省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3人、杰出教师10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优秀专家、省级“园丁奖”获得者、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陇原工匠、省级技术标兵等60余人。“十三五”期间,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排名全国第十。
相关推荐:
甘肃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