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更新:2025-03-11 13:38:11 新高考网

广西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35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科技大学。

广西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广西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西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西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科技大学(604分)、山东大学(596分)、武汉理工大学(596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596分)、华东理工大学(591分)、上海外国语大学(580分)、西南财经大学(580分)、华中师范大学(576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76分)、东华大学(572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604
2山东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96
3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96
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96
5华东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91
6上海外国语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80
7西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80
8华中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76
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76
10东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572
...
26中南民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498
27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498
28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一批480
29重庆科技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二批436
30贵州理工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二批426
31天津城建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二批419
32河北地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二批416
33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二批376
3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二批373
35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二批372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西省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西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顺德创新学院、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融合创新研究院、大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碳中和研究院、矿产研究院、生物农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等组成。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1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2022年两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2019年,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行列。

2、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是中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目前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9个、硕士授权类别35个,本科招生专业9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6个,涵盖除农学、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75000余人,专任教师4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聘任制)2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55人,国家四青人才279人。建有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其他自然科学类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人文社科类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拥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4家直属附属医院。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3、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25个学院(系、中心),具备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农学8大门类,贯通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全过程的学位授予体系。新时代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立了现代交通研究院、秦岭生态环境研究院、黄河研究院、川藏铁路工程研究院、雄安现代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实体研究院。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433人、硕士生导师1113人。拥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各类杰出人才逾百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5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万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