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四川招生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7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眉山药科职业学院;而在省外,有5所高校面向四川省招生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四川省招生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四川本省开设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文史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眉山药科职业学院(281分)、巴中职业技术学院(25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眉山药科职业学院 |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 | 专科批 | 281 |
2 |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 | 专科批 | 252 |
在四川招生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397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394分)、毕节职业技术学院(347分)、大兴安岭职业学院(326分)、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17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 | 专科批 | 397 |
2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 | 专科批 | 394 |
3 |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 | 专科批 | 347 |
4 |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 | 专科批 | 326 |
5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 | 专科批 | 17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四川省招生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眉山药科职业学院
眉山药科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第二所、西部地区第一所以“药科”命名的高职院校,是四川省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扶贫先进高校。
学院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一所高标准建设的充满书香、墨香、花香的现代化园林式大学。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
2、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农林、机电、畜牧兽医、中医药、信息工程、财经、幼师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教育厅。学院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专,200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西省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2019年获批国家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层次人才。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48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在校生1.3万余人。
3、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由汉中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业务受陕西省教育厅管理和指导,是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学院2010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9年通过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检查复核,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首批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陕西省师德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务实创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德、自强、乐业、创新”的校训,发扬“以厚德尚行之传统修身育人,以大国工匠之追求精益求精,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乐业创新”的大学精神,聚焦“陕南特色、享誉陕西、全国知名”的阶梯发展目标,在提高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内涵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增强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全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力争使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社会贡献效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打造职业教育支撑绿色循环发展的“汉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