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包装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5所。在本省,只有安徽农业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包装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14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包装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暨南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包装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安徽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安徽农业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安徽农业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20 |
在安徽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暨南大学(607分)、江南大学(607分)、上海海洋大学(563分)、华南农业大学(561分)、西安理工大学(544分)、中北大学(543分)、天津科技大学(536分)、北京印刷学院(517分)、湖南工业大学(516分)、沈阳农业大学(50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暨南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607 |
2 | 江南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607 |
3 | 上海海洋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63 |
4 | 华南农业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61 |
5 | 西安理工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44 |
6 | 中北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43 |
7 | 天津科技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36 |
8 | 北京印刷学院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17 |
9 | 湖南工业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16 |
10 | 沈阳农业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一批 | 500 |
11 | 长沙师范学院 | 包装工程 | 本二批 | 470 |
12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二批 | 462 |
13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二批 | 457 |
14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包装工程 | 本二批 | 45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肇始于1928年在当时的省府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迁往芜湖,更名为安徽大学。1954年学校被拆分为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安徽农学院由芜湖迁到合肥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现下设18个学院(部),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716人(含国际生14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6009人。在职教职工2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 858 人,占专任教师的61.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07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53人、省级人才228人次。
2、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72年南迁厦门集美,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恢复上海水产学院,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3、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北倚天柱山,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学校牢记使命担当,始终瞄准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摊子”“奶罐子”等做大文章,大力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建设,为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副食供应”等重大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自1982年辽宁省实行“一二三工程”以来,陆续在全省14个市30个县(区)100多个乡(镇)设立了科教基点,建立了科教兴农试验、示范基地,先后选派274个科技特派团、600余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生产第一线,选拔57名教师党员担任贫困乡村“第一书记”。培训农村经纪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农业人才30多万人次。“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338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7.28亿元,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388篇。牵头组建了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设施园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辽宁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辽宁省农业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校企联盟。陈温福院士团队研发的北方超级稻、生物炭肥料,李天来院士团队推广的设施蔬菜、几代沈农人自主研发的寒富苹果,新民的草莓、法库的牛、昌图的猪、黑山的鸡、西丰的鹿等已经成为我省的靓丽名片,更是我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沈农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