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更新:2025-03-15 12:17:50 新高考网

河北法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北招生法学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20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厦门大学。

河北法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河北法学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北省招生法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河北法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北招生法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厦门大学(642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639分)、山东大学(636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631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628分)、中南大学(长沙市)(628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626分)、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625分)、安徽大学(615分)、武汉理工大学(60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厦门大学法学类本科批642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法学类本科批639
3山东大学法学类本科批636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法学类本科批631
5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法学类本科批628
6中南大学(长沙市)法学类本科批628
7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类本科批626
8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法学类本科批625
9安徽大学法学类本科批615
10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类本科批608
11南昌大学法学类本科批608
12宁波大学法学类本科批607
13湘潭大学法学类本科批607
14重庆邮电大学法学类本科批593
15天津科技大学法学类本科批591
16武汉工程大学法学类本科批584
17长江大学法学类本科批581
18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法学类本科批571
19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法学类本科批569
20安庆师范大学法学类本科批546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北省招生法学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河北招生法学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3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2、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3、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俊辉、校长黄琦。

学校现有教职工274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4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87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478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5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IEEE Fellow和IET Fellow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次,20名教师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应急环境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碳纳米材料”“特种高分子”“军民融合研究”等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7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