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2-24 13:16:55 新高考网

安徽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4所。在本省,只有安徽工业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3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安徽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安徽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安徽招生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安徽工业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1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安徽工业大学氢能科学与工程本一批521

2、安徽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北电力大学(北京)(612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611分)、郑州轻工业大学(48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氢能科学与工程本一批612
2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氢能科学与工程本一批611
3郑州轻工业大学氢能科学与工程本二批486

二、在安徽招生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7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名学生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6个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社团获评“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1个社团获评全国高校“活力社团”;2人获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学校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高校;3人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安徽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两次获评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5A级基金会。

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企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100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万余人,研究生1.2万余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兴校强校之路,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与国内外100余家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能源互联网学院、智慧能源联合研究院、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高效清洁智能发电联合研究院、智慧电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多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推动高校之间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相关推荐:

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