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全国仅6所,排名依次如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排名第11)、北京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13)、西北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21)、华南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3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排名第36)、北京邮电大学(全国排名第60)。
202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践行“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部署。在集中申报期之后,教育部开辟“绿色通道”,指导高校开展论证,最终超常增设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学校在培养特色上各有侧重点。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海淀区 | 理工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国防七子、101计划 |
13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海淀区 | 理工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E9、国防七子、101计划 |
21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E9、国防七子、101计划 |
31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 广州市 | 综合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E9、省部共建、101计划 |
3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国防七子 | |
60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 海淀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两电一邮、省部共建、101计划 |
这6所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均是实力强劲的“双一流”高校。根据教育部公开的申报材料,上述6所学校计划年度招生人数共计360人。
专业名称:低空技术与工程
作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 “黄埔军校”,北航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拟由无人系统研究院牵头,联合飞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建设,涉及“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五个一级学科。
学校将依托强大科研实力和教育资源,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结构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上,有微积分、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课程,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力学、低空飞行器总体设计等专业课程。
(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培养架构图)
专业名称:低空技术与工程
北理以武器装备和智能控制见长,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通用低空飞行器、新能源飞行器以及新概念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动力以及低空交通管理等专业基础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在低空经济相关领域从事飞行器系统的理论研究、设计与开发、实验研究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招生办负责人表示,该专业在“宇航与机电类”这个大类中进行招生,设立“低空技术班”,拟开设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新能源飞行器能源管理与控制、低空综合交通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未来就业场景设想)
专业方向聚焦无人机智能控制与低空飞行器防御系统。课程融合 AI、导航与通信技术,学生可进入 “中国 - 阿联酋智能无人系统联合实验室” 参与实战项目。招生规模:100 人 / 年,隶属于徐特立学院,采用 “本硕博贯通培养” 模式,院士团队占比超 30%。
专业名称:低空技术与工程
南航深耕通用航空领域,专业方向覆盖无人机物流与城市低空智能交通。学生可参与南京低空经济示范区项目,研究城市空中交通网络规划与适航认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丰富的师资力量,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三个“双一流”学科,以及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工信部批复的第一个电磁频谱研究院等航空、航天、民航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成为低空领域科教创新资源、高端人才资源的重要集聚地,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全学科覆盖、全要素融合的优势。
学校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计划年度招生人数30人,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家低空经济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培养掌握低空飞行器系统的核心技术,能够创新地解决低空技术在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监管等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展低空系统规划与管理、低空载具空地协同与智能控制、低空载具数字检测与适航管理、低空飞行服务与安全保障等工程应用和前沿科学研究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
专业名称:低空技术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开设这一专业,是建立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高度交叉、深度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新兴学科体系,将研究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航空器、低空运行与保障等关键科学技术。
西工大以 “总师型人才” 培养为目标,专业方向包括新能源飞行器设计与分布式电推进系统。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教授刘贞报提到,低空航空器是低空技术主要的应用载体与理论来源,可以开展翼身融合布局、分布式推进系统布局等新型气动布局技术研究。
该校教务部部长王海鹏提到,未来,学校准备将总师特质内涵融入“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专业名称:低空技术与工程
北京邮电大学将计算机与低空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侧重培养低空飞行器的网络通信、安全管控等方面人才。
同时,学校建设的第三代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涵盖了1000多台教学台式机、教学用服务器、专用基站、无人机及其配套的路由器等,可以作为教学实验的基础设备,为该专业学生提供空中、地面等空天地一体化的实验环境。
专业名称:低空技术与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方向涵盖低空物流与应急救援。
华南理工将依托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的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5个省级科研平台和7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为该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及硬件支撑。
学校为新专业的实践课程要求制定了明确的标准。据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依托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该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在实验室、低空飞行场地等地进行,包括飞行器、智联网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和运营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