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播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传播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9所。在本省,有4所高校开设了传播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厦门大学;而在省外,有17所高校面向福建省招生传播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传播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福建本省开设传播学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厦门大学(马来西业分校)(583分)、三明学院(面向三明)(500分)、厦门工学院(46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厦门大学(马来西业分校)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83 |
2 | 三明学院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04 |
3 | 三明学院(面向三明)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00 |
4 | 厦门工学院 | 传播学 | 本科批 | 466 |
在福建招生传播学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师范大学(635分)、华南理工大学(612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610分)、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592分)、海南大学(588分)、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583分)、宁波诺丁汉大学(561分)、浙江传媒学院(561分)、北京印刷学院(559分)、昆明理工大学(54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师范大学 | 传播学 | 本科批 | 635 |
2 | 华南理工大学 | 传播学 | 本科批 | 612 |
3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传播学 | 本科批 | 610 |
4 | 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92 |
5 | 海南大学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88 |
6 | 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83 |
7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61 |
8 | 浙江传媒学院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61 |
9 | 北京印刷学院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59 |
10 | 昆明理工大学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43 |
11 | 浙江传媒学院(中外合作)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28 |
12 | 鲁东大学 | 传播学 | 本科批 | 519 |
13 | 吉林农业大学 | 传播学 | 本科批 | 492 |
14 | 上海建桥学院 | 传播学 | 本科批 | 453 |
15 |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 传播学 | 本科批 | 453 |
16 | 天津仁爱学院 | 传播学 | 本科批 | 453 |
17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传播学 | 本科批 | 45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福建省招生传播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三明学院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3年12月12日正式开学的全闽师范学堂。199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为学校前身之一的三明师范学校题词“闽师之源”。1999年9月至2000年10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三明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三明学院。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省级、行业科技类奖42项,省社科奖8项,省专利奖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3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9项(含国家自然基金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1项);承担横向课题1011项。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599篇、获国家专利、软著授权107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6件。学校拥有40多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设计+”众创空间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社科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学校与三钢集团、机械科学研究院三明分院等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2个,与三明市各县市区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连续6年被选认为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110个、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498名,一批科特派团队和个人获省市表彰。
2、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在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怀下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69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传承“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文化基因,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内培外引,设立资深教授、“金核桃”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3、中国农业大学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是全国首批20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现已自主设置营养与健康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置农林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设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图书情报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等。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学校现有1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1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1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省部级综合试验基地。
社会服务工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引领带动的工作思路,探索服务地方的新机制和新模式。目前,学校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构建了由5个地方产业研究院、6个地方乡村振兴研究院、192个科技小院、221个教授工作站、23个校外实验站和94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组成的“三院两站一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并与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0余个地市签署了合作协议,与大北农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及产业化进程;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实施许可和作价投资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面向新型农场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基层农业干部、基层技术人员、职业农民、创业者、跨界投资者等开展理论政策、素质提升、能力建设、农业科技培训和服务,总计达到近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
相关推荐:
吉林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