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3-07 15:15:10 新高考网

广东水利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水利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1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农业大学。

广东水利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广东水利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水利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东水利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东招生水利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农业大学(622分)、河海大学(619分)、华北电力大学(613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02分)、长安大学(589分)、长沙理工大学(554分)、重庆交通大学(549分)、东北农业大学(548分)、济南大学(539分)、桂林理工大学(534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国农业大学水利类本科批622
2河海大学水利类本科批619
3华北电力大学水利类本科批613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类本科批602
5长安大学水利类本科批589
6长沙理工大学水利类本科批554
7重庆交通大学水利类本科批549
8东北农业大学水利类本科批548
9济南大学水利类本科批539
10桂林理工大学水利类本科批534
11河北地质大学水利类本科批517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东省招生水利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东招生水利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源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现有67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清洁能源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和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在第四、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分列A档和A-档;“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60强和前1‰行列;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2、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22个教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在校生48000余人(含城南学院7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90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5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

3、东北农业大学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2个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8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 569人,其中教授356人、副教授56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 065人、硕士学位者424人。现有各类国家级人才115人次,各类省级人才212人次,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5个,博士生导师3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