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更新:2025-03-11 11:40:50 新高考网

广西中医康复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中医康复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7所。在本省,只有广西中医药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中医康复学专业;而在省外,有6所高校面向广西省招生中医康复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浙江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广西中医康复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中医康复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西中医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广西招生中医康复学专业(文史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广西中医药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5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本一批545

2、广西中医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西招生中医康复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浙江中医药大学(543分)、长春中医药大学(507分)、云南中医药大学(494分)、安徽中医药大学(472分)、贵州中医药大学(472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本一批543
2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本一批507
3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本二批494
4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本二批472
5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本二批472
6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康复学本二批394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西省招生中医康复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西招生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基础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循本而开弘,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学科研究基地,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自治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学校对壮、瑶等民族医药进行挖掘研究,创立了壮医药、瑶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出版了系列专著与教材,拥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

2、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现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下设22个教学单位,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附属宁波市中医院、附属省立同德医院等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5200余人、学历留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等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等7个地方研究院,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工作站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5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6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2所孔子学院、1所海外分校、4个海外中医药中心、1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

3、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3年,列入安徽省“双一流”创建重点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

目前,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统筹推进中医药学与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类学科的协同发展,构建完善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建成国内有实力、省内高水平、行业有影响的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