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物理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物理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11所。在本省,有15所高校开设了物理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贵州大学;而在省外,有102所高校面向贵州省招生物理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东师范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物理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贵州本省开设物理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贵州大学(527分)、贵州师范大学(479分)、遵义师范学院(456分)、贵州师范学院(449分)、铜仁学院(439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424分)、凯里学院(426分)、兴义民族师范学院(417分)、安顺学院(417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41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贵州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27 |
2 | 贵州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12 |
3 | 贵州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479 |
4 | 遵义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56 |
5 | 贵州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49 |
6 | 铜仁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39 |
7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33 |
8 | 凯里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26 |
9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24 |
10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22 |
11 | 安顺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18 |
12 | 安顺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17 |
13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17 |
14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14 |
15 | 贵阳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00 |
在贵州招生物理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02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东师范大学(597分)、苏州大学(576分)、西南大学(576分)、南京师范大学(575分)、深圳大学(575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73分)、华南师范大学(570分)、山西大学(568分)、山东师范大学(560分)、浙江师范大学(56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东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97 |
2 | 苏州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84 |
3 | 苏州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76 |
4 | 西南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76 |
5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75 |
6 | 深圳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75 |
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73 |
8 | 华南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70 |
9 | 山西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68 |
10 | 山东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本一批 | 560 | ... |
93 | 陇东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08 |
94 | 泉州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08 |
95 | 大庆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06 |
96 |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05 |
97 | 白城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02 |
98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400 |
99 |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398 |
100 | 伊犁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本二批 | 398 |
101 | 潍坊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397 |
102 | 衡阳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本二批 | 375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贵州省招生物理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成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获批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18个教学单位,5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形成了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一所附属中学——贵州省实验中学。学校有教职工1110人,教师中70人次获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管专家3人,省级学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入选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42人次。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项;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共1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人才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8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年来,共获批135项国家级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12项;横向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60余项。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创青春”等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00余项,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居贵州省高校前列。
2、西北师范大学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了“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2021年,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3个孔子学院。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其他部级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9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两长国家文化公园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联合实验室3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甘肃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其他各类省级研究平台21个。
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培养小学和学前师资为重点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其前身江苏教育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江苏省17所公办本科学校之一。1959年,学校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七十余年来,学校师生躬耕教坛、兴教报国,形成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强师兴教、忠诚担当”的优良传统,诠释了“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内涵,赓续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学校现有石湫、草场门2个校区,占地面积71.87万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13000人。专任教师高职比、博士比均超过40%,其中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省督学、省思政“领航·扬帆”人才、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60人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