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陕西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7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西北政法大学;而在省外,有15所高校面向陕西省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河海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陕西省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陕西本省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西北政法大学(470分)、西安医学院(44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西北政法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一批 | 470 |
2 | 西安医学院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一批 | 443 |
在陕西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河海大学(556分)、江西财经大学(533分)、新疆大学(529分)、内蒙古大学(506分)、河北师范大学(494分)、山西财经大学(493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490分)、北京物资学院(485分)、苏州科技大学(485分)、河北经贸大学(48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河海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一批 | 556 |
2 | 江西财经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一批 | 533 |
3 | 新疆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一批 | 529 |
4 | 内蒙古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一批 | 506 |
5 | 河北师范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一批 | 494 |
6 | 山西财经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一批 | 493 |
7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90 |
8 | 北京物资学院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85 |
9 | 苏州科技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85 |
10 | 河北经贸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82 |
11 | 兰州财经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80 |
12 | 广西师范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74 |
13 | 重庆三峡学院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73 |
14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71 |
15 | 天津天狮学院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二批 | 41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陕西省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西安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未央、高新三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775亩。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52人,普通本科生14288人,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4797人。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数量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截至2023年9月,共有专任教师89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3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62.3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8人,硕士学位教师503人,博、硕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7%。其中兼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2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顶尖人才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8人,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卫生系统“215人才规划”、省科技新星、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等21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11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西安市劳动模范”等18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0个。附属医院队伍不断壮大,入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三五人才、科技新星、省杰出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工程80余人次。
2、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师资队伍 全校有在编教职工2147人,其中,专任教师1493人,教授336人、副教授457人。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四青”人才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6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2个。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有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2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44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143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8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1个,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29个。
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24年3月,获准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秉承“延安根、延河魂”共同精神源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学校在70多年办学实践中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劳动关系、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新闻学、安全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7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酒店管理6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还拥有法学、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团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育人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劳模本科班)教学团队”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培训核心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相关推荐:
贵州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