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供应链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更新:2025-03-26 19:37:00 新高考网

湖北供应链管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北招生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供应链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三峡大学;而在省外,有3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供应链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湖北供应链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湖北供应链管理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供应链管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湖北供应链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湖北本省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三峡大学(530分)、湖北经济学院(第03组)(50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三峡大学供应链管理本科批530
2湖北经济学院(第03组)供应链管理本科批508

2、湖北供应链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湖北招生供应链管理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30分)、河南工业大学(532分)、云南财经大学(511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供应链管理本科批630
2河南工业大学供应链管理本科批532
3云南财经大学供应链管理本科批511

二、在湖北招生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大学简介

1、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高校。

学校现设本科专业63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8660人;开办会计、金融、法律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研究生1012人;专任教师1154人,其中教授155人、副教授4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5人、占比55.03%;校园占地面积2192亩,校舍建筑面积79.3万平方米。学校位于武汉市光谷科创大走廊腹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倾力打造校园生态景观轴,疏朗别致,绿水环绕,林木葱茏,花香四季,人文智慧绿色相映生辉,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式学校。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注重开放办学,中外交流活跃,是新中国最早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国际交流合作是学校办学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目前学校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所著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来华留学生规模及占比均居全国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赴海外名校深造比例高达30%以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ichael Spence、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Stephen Perry、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Andreas Loschel 等担任学校学术职务。学校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建有10所孔子学院。

3、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农学、医学、法学和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分别是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和郑州机器制造学校。中央粮食干部学校诞生于北京,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粮食类院校,1960年迁至郑州,相继更名为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郑州机器制造学校,相继更名为郑州机械专科学校、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机电部、机械部。1998年,两校转为河南省管理,2004年,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约共建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作为第二单位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科领域优先发展”规划高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8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885人,博士学位教师1053人;硕士生导师896人,博士生导师95人。汇聚了发达国家院士、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14名;省级及以上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30个。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主席王凤成教授、还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竭诚奉献,堪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