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茶艺与茶文化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4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而在省外,有2所高校面向广东省招生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东本省开设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文史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广东科贸职业学院(416分)、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39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 茶艺与茶文化 | 专科批 | 416 |
2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茶艺与茶文化 | 专科批 | 390 |
在广东招生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文史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370分)、武夷山职业学院(32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 茶艺与茶文化 | 专科批 | 370 |
2 | 武夷山职业学院 | 茶艺与茶文化 | 专科批 | 324 |
1、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在创办于1953年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上,于201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2018年,学校成建制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管理。2021年,学校与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35年)实施集团办学。学校现有天河校区(银屏岭、北苑、南苑)和海珠校区,占地面积近700亩,另有校外实训基地1500亩。在校学生1.3万余名,教职工777名,其中专任教师650名,博士105名。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秉承“修德修能,知行合一”的校训,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技能、彰显特色”为办学理念,以“培育生态人才,建设美丽中国”为办学宗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积极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学生技能竞赛成果丰硕,近3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师生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13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111项,共174项,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40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居于全省前列,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9.36%,全省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实现高满意度就业,岗位适配度居于高位,2023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6.42%。学校被授予“高校联盟双创合作先进十强”称号及就业创业示范高校试点单位。
2、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Jiangxi Wuyuan Tea Vocational College)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茶命名的公办特色高职院校,坐落于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宜学宜教又宜居。
新时代、新使命,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将朝着建设全国一流茶业特色院校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3、武夷山职业学院
武夷山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坐落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市的高教园区,园区内有学生近2万人。学校已建成占地500亩,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的花园式校园,现有28个专业,7个二级学院:茶旅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打造七大重点专业(群):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茶学专业群;与建发集团武夷山悦华大酒店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餐旅专业群;与福建天宏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电子与信息专业群;与喜马拉雅合作打造播音与主持、直播电商专业群;与石狮市家政协会打造家政健康管理服务类专业群;与南平市各医疗机构共同建设康养服务类专业群;与南平市各地艺术团共同建设表演艺术专业群。 学校始终坚持“制度治校、文化强校、特色兴校、就业立校”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政府认可、社会满意、企业最爱、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围绕地方特色,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主体”联合育人,开创校企地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新局面。2021年,学校与中国茶业十大领军企业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共建武夷星茶产业学院,并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实施“一体两翼”新战略,注重学历与技能培训同发展,为当地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创新“教、学、做”合一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三证”(学历证、技能证、品德证)+“三动”(动脑、动口、动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以赛促改”,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工作。创新课外育人模式,以“营”地打造特色课外教育。用“感恩造福”打造文明校园,荣获南平市“文明校园”称号。2024年4月荣获“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中国十佳特色示范校”荣誉称号,我校理事长、校长邹琍琼荣获“中国民办教育终身成就奖”。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试点校,被福建省台联确定为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培训基地。2021年被福建省政协授予第二批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与台湾多所职业院校合作结为兄弟院校,并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就师资互派、教材共享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展研习班、夏令营及台湾青年人才实习实训等闽台交流活动,建校以来,接待各界台湾人士近两千人。由学校承办或协办的500多人次规模的两岸职业教育交流研讨会5次、朱子文化交流会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