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重庆招生生态学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0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海南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重庆市招生生态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重庆招生生态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海南大学(545分)、青海大学(539分)、太原理工大学(536分)、华南农业大学(528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515分)、福建师范大学(506分)、山东农业大学(486分)、西南林业大学(485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457分)、西藏农牧学院(45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海南大学 | 生态学 | 本科 | 545 |
2 | 青海大学 | 生态学 | 本科 | 539 |
3 | 太原理工大学 | 生态学 | 本科 | 536 |
4 | 华南农业大学 | 生态学 | 本科 | 528 |
5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生态学 | 本科 | 515 |
6 | 福建师范大学 | 生态学 | 本科 | 506 |
7 | 山东农业大学 | 生态学 | 本科 | 486 |
8 | 西南林业大学 | 生态学 | 本科 | 485 |
9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生态学 | 本科 | 457 |
10 | 西藏农牧学院 | 生态学 | 本科 | 45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重庆市招生生态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7月,原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教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有在校生34963人,其中本科生2908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874人,继续教育类学生30005人。现有教职工2502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06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40余人,泰山学者攀登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省部级人才110余人。
2、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经过多年发展,构建了从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后研究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等涉林学科为特色,林理融合、林工融合、林文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十佳大学、“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省级绿美校园、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更名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2000年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3、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之一,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当时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全部搬迁至林芝,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同时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是西藏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农业院校。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