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汉语言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3-21 10:24:16 新高考网

黑龙江汉语言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黑龙江招生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只有牡丹江师范学院1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言专业;而在省外,有4所高校面向黑龙江省招生汉语言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暨南大学。

黑龙江汉语言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黑龙江汉语言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黑龙江省招生汉语言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黑龙江汉语言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黑龙江招生汉语言专业(文史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牡丹江师范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0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牡丹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本一批430

2、黑龙江汉语言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黑龙江招生汉语言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暨南大学(524分)、河北师范大学(496分)、鲁东大学(43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暨南大学汉语言本一批524
2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本一批496
3鲁东大学汉语言本二批438
4大连财经学院汉语言本二批388

二、在黑龙江招生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简介

1、牡丹江师范学院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宁安师范专科学校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四个发展阶段。37年的农村办学历史,66年的艰辛办学历程,牡丹江师范学院秉承了东北抗联“不畏艰辛,勇赴国难,敢于担当”的传统,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学校扎根边疆、服务龙江、贴近乡村,跨越一甲子的春华秋实,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强,师范底色鲜明,应用特色突出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了大批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康身心、专门知识、扎根边疆的基础教育教师和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现有教职工1245人,具有高级职称48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0人,副高级职称352人,具有硕博学位972人,其中博士184人,硕士788人,目前在读博士65人,享政府特殊津贴3人,黑龙江省D类高层次人才9人、E类高层次人才2人,二级教授12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现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3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5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教育学、工学、理学等10个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总数18898人,其中本科生17198人、研究生1700人。

2、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面向海外,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文理工医兼备,综合性特色显著,交叉融合潜力大。设有38个学院,60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种;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3、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共建河北师范大学。

学校建立了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六教并重”的全学段、全学科教师教育体系。深入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有效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设有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学校紧盯时代发展前沿,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5G+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应用中心”建设项目,助力我省教师教育模式变革和高质量发展。面向社会需求发展非师范专业,形成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相关推荐:

汉语言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