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眼视光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吉林招生眼视光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8所。在本省,只有长春科技学院1所高校开设了眼视光学专业;而在省外,有8所高校面向吉林省招生眼视光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山西医科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吉林省招生眼视光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吉林招生眼视光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长春科技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1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长春科技学院 | 眼视光学 | 二批A | 312 |
在吉林招生眼视光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448分)、山东中医药大学(456分)、金陵科技学院(446分)、北方民族大学(377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35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山西医科大学 | 眼视光学 | 一批A | 465 |
2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眼视光学 | 二批A | 456 |
3 |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 眼视光学 | 二批A | 448 |
4 | 金陵科技学院 | 眼视光学 | 二批A | 446 |
5 | 北方民族大学 | 眼视光学 | 二批A | 377 |
6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 眼视光学 | 二批A | 359 |
7 | 辽宁何氏医学院 | 眼视光学 | 二批A | 347 |
8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 眼视光学 | 二批A | 34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吉林省招生眼视光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长春科技学院
长春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专科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面向全国招生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有7个学院,共设置4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余人。
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平台和人才团队优势,聚焦“六新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学校智库作用,在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肉牛产品加工与安全、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吉林省民办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零突破”,标志着学校科研水平跃上新台阶。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等奖项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专利300余项,承担科研课题500余项。获批国家科技部“鹿业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精准检测产业化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教育厅“动物营养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鹿业工程研究中心”等23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
2、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简介(2024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原为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早期建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点,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学校主体搬迁至扁鹊故里长清。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传承成果丰硕。中医医史文献学术水平全国一流,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挂靠学校。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先后承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重大活动。打造全国首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落户学校,学校与山东省委宣传部共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国标码:13899以下简称东方学院)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医药“211”工程建设高校)申办,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学院常年在校生16420人,教职工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比例为 53.86%。
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建院以来,一批批东方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稳步前行。未来,学院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科学的管理,为伟大祖国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