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42所。在本省,有5所高校开设了公共管理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厦门大学;而在省外,有39所高校面向福建省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福建本省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厦门大学(面向厦门)(613分)、福建师范大学(568分)、福建农林大学(54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厦门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9 |
2 | 厦门大学(面向漳州)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4 |
3 | 厦门大学(面向厦门)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3 |
4 | 福建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68 |
5 | 福建农林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41 |
在福建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大学(667分)、武汉大学(640分)、北京师范大学(635分)、中山大学(629分)、华东师范大学(620分)、华东政法大学(612分)、中央财经大学(612分)、四川大学(611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09分)、山东大学(60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67 |
2 | 武汉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40 |
3 | 北京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35 |
4 | 中山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29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20 |
6 | 华东政法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2 |
7 | 中央财经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2 |
8 | 四川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1 |
9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09 |
10 | 山东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09 | ... |
30 | 济南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43 |
31 | 安徽财经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42 |
32 | 西北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31 |
33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27 |
34 | 湖南农业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27 |
35 | 重庆工商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18 |
36 | 山东农业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13 |
37 | 山东工商学院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499 |
38 | 河北地质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495 |
39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48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福建省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会福州,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百人引进和百人攀登“双百计划”,积极打造农林领域的人才高地。现有教职工3195人;共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81人次(50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52人次(79人),居省属高校首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2人、国家杰青8人、万人计划16人、国家优青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3支。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八闽楷模”等先进典型。
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能源电力事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攻克了能源电力行业大批关键技术难题,为推动能源电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日益以崭新姿态朝着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稳步前进。
3、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能源资源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巩固原有特色优势学科基础上,学校设立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8个交叉学科,为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智能矿山建设搭建了学科平台;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和地球科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矿物资源与开采工程学科领域连续7年进入全球前50强,2023年位列全球第17;形成了矿业工程与安全科学、遥感测绘与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土木建筑与力学、机械电气与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与经济、化工与材料等优势学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