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设计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1-06 16:09:01 新高考网

安徽建筑设计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建筑设计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17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建筑设计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而在省外,有14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建筑设计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安徽建筑设计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安徽建筑设计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建筑设计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建筑设计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安徽本省开设建筑设计专业(文史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305分)、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256分)、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4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305
2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256
3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249

2、安徽建筑设计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建筑设计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1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深圳职业技术大学(433分)、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15分)、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409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402分)、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400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398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392分)、海口经济学院(374分)、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363分)、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4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建筑设计专科批433
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415
3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409
4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402
5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400
6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398
7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392
8海口经济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374
9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建筑设计专科批363
10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346
11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323
12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322
13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268
14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科批263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建筑设计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专科批建筑设计专业的院校简介

1、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教育部、财政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中方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匈牙利国家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课程标准及数字化课程开发项目第一批立项筹建单位 全国电子竞技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唯一理事单位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青少年科技体育委员会发起会员单位 长三角电竞教育联盟安徽省唯一副理事长单位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会员单位 全国跨境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 全国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 全国网络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全国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国家数智财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全国会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全国数字创意AIGC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全国数字财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全国智慧税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长三角(安徽)新一代CPS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安徽铁道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 安徽网络安全产教融合联盟理事单位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评价联盟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安徽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安徽省力学学会理事单位 南京工业设计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特邀理事单位 安徽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第五届理事单位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果孵化奖 中国社会组织评估AAAA等级单位 安徽省属“百优社会组织”单位 安徽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 安徽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0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 2020年大数据科技传播奖团体“创新奖” 安徽省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指导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9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9项、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4项、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8项、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5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3项、高校科学研究项目32项、省职成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12项、省级基层示范教研室项目1项、省级教学示范课项目6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9项。学院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被省民政厅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AAAA等级”,连续两年荣获省属“百优社会组织”称号,荣获安徽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果孵化奖,荣获2020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荣获2020年大数据科技传播奖团体“创新奖”,被评为安徽省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党校连续两年荣获合肥市“先进基层党校”称号。2015年11月,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7年,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考核验收中,院党委被上级党组织评定为“先进”等次。2019年,院党委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团委获2022年度“合肥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是安徽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电子竞技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安徽省唯一理事单位、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青少年科技体育委员会发起会员单位、长三角电竞教育联盟安徽省唯一副理事长单位、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会员单位、全国跨境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全国网络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国家数智财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会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数字创意AIGC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数字财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智慧税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长三角(安徽)新一代CPS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安徽铁道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安徽网络安全产教融合联盟理事单位、安徽省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评价联盟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安徽省力学学会理事单位、南京工业设计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特邀理事单位、安徽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第五届理事单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等成效,广受《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安徽教育网等关注与报道。

2、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职教本色,坚持深圳特色,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构建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体系。现已形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面向职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东西协作,面向退役士兵、新型农民、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继续教育,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服务的工作格局。持续对口帮扶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11所中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组团式对口支援建设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入选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全面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连续七年驻点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市民技能提升需求,建成8个行业培训学院、3个社区学院,年均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7万人次。

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学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85年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院,正厅级建制。建院之初,学院名广东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主要承担广东省科技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被科技部称誉为“地方继续教育的一颗明珠”。1989年更名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199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2001年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珠海校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等学院,并继续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任务。2007年学校从广东省科技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学校招生“进口”旺,现每年面向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左右,广东省录取的新生均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和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开展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现代学徒制等多形式分类招生,以及本专科协同育人试点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出口”畅,总体就业率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