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供应链运营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更新:2025-01-07 12:57:35 新高考网

安徽供应链运营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供应链运营专业批的专科高校一共有5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供应链运营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安徽供应链运营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供应链运营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供应链运营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供应链运营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420分)、江苏商贸职业学院(408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372分)、武汉交通职业学院(372分)、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36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运营专科批420
2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供应链运营专科批408
3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运营专科批372
4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供应链运营专科批372
5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供应链运营专科批368

二、在安徽招生专科批供应链运营专业的院校简介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系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职教先进单位——宁波职工业余大学和浙江省重点中专——宁波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建立。于2005年荣获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7年入选浙江省5所重点建设高职院校;2019年被评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B档)(简称“双高计划”);2022年荣获中华职教社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学校是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单位。

学校以“融港链天下、荟智育匠才”为发展愿景,持续推进政校企三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形成“地市共建、区校合作、院园融合”的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宁波模式”。持续与海天集团、吉利汽车、镇海炼化、浙江恒河等全球、全国行业领先企业开展“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人才培养,共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有国家“双高”专业群2个(含10个专业)、国家示范专业7个、国家骨干专业10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4个,拥有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是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其中《搭建教学育人就业“三位合一”开放平台,培养高技能机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于2009年荣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打破宁波高等教育历史空白。

2、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凝练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实现了三年一大步、九年三大步,从高职新秀到全省第一梯队、再到国家第一方阵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成为“省示范校”建设单位、2016年成为“省一流校”建设单位、2019年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创造了广东省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东莞速度”,开创了东莞职教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据武书连2023年高职高专排行榜,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第100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立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9本、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5门。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3万多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左右,东莞本地就业率保持在60%左右,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近年来,学生各类竞赛获奖累计近11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

3、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200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国家重点中专武汉水运工业学校、交通部直属的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独立设置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

学校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40.88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3亿元,教学设备1.746亿元,学校面向交通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设44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示范专业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5个,有“智慧交通物流”“船舶与航运”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1个,党政群团机构19个,教辅机构4个,学术研究机构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