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更新:2025-03-11 15:25:39 新高考网

广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6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广西师范大学;而在省外,有23所高校面向广西省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苏州大学。

广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广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广西本省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广西师范大学(535分)、广西财经学院(474分)、右江民族医学院(46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广西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一批535
2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74
3右江民族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69

2、广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西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3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苏州大学(599分)、河海大学(596分)、上海政法学院(582分)、辽宁大学(565分)、河北大学(558分)、苏州科技大学(555分)、新疆大学(548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544分)、山西财经大学(512分)、苏州城市学院(510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苏州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一批599
2河海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一批596
3上海政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一批582
4辽宁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一批565
5河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一批558
6苏州科技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一批555
7新疆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一批548
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544
9山西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512
10苏州城市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510
...
14吉林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87
15哈尔滨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85
16西华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82
17海南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80
18潍坊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79
19西南医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78
20哈尔滨金融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72
21山东中医药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60
22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55
23天津天狮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二批429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西省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西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简介

1、右江民族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坐落于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英雄城市——百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培养,是“两国三省”交界地区(两国即中国、越南,三省即广西、云南、贵州)最大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砥砺奋进,笃行致远(学科专业)。学校现有14个学院(部),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1个二级学科);5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广西一流学科(B类)、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广西重点学科,7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6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5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主办省级学术期刊《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和《右江医学》;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0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

2、新疆大学

1924年 新疆大学的前身——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创立,拉开了新疆高等教育的序幕。

1978年 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88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6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学校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3、苏州城市学院

苏州城市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98年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是在教育部首批登记设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获准成为独立学院。2020年12月,教育部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苏州城市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苏州大学支持办学。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相关推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