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语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北招生英语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11所。在本省,有30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中师范大学;而在省外,有202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英语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大学医学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英语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湖北本省开设英语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中师范大学(593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82分)、湖北大学(573分)、武汉工程大学(第01组)(554分)、湖北工业大学(第01组)(553分)、江汉大学(533分)、武汉纺织大学(536分)、湖北师范大学(521分)、黄冈师范学院(509分)、湖北经济学院(第03组)(50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中师范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606 |
2 | 华中师范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593 |
3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英语 | 本科批 | 582 |
4 | 湖北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573 |
5 | 武汉工程大学(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560 |
6 | 武汉工程大学(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555 |
7 | 武汉工程大学(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554 |
8 | 湖北工业大学(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553 |
9 | 江汉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548 |
10 | 武汉纺织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536 | ... |
21 | 湖北工程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86 |
22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80 |
23 |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61 |
24 | 武汉工商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50 |
25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46 |
26 | 湖北恩施学院(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445 |
27 | 湖北恩施学院(第02组) | 英语 | 本科批 | 442 |
28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31 |
29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31 |
30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31 |
在湖北招生英语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02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大学医学部(658分)、北京外国语大学(第01组)(605分)、中国政法大学(620分)、哈尔滨工业大学(第01组)(607分)、中南大学(603分)、华东政法大学(601分)、东北师范大学(596分)、苏州大学(596分)、中国海洋大学(596分)、兰州大学(59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英语 | 本科批 | 658 |
2 | 北京外国语大学(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621 |
3 | 中国政法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620 |
4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611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607 |
6 | 北京外国语大学(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605 |
7 | 中南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603 |
8 | 华东政法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601 |
9 | 东北师范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596 |
10 | 苏州大学 | 英语 | 本科批 | 596 | ... |
193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436 |
194 | 西安外事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35 |
195 |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第01组) | 应用英语 | 本科批 | 429 |
196 | 南昌交通学院(第02组) | 英语 | 本科批 | 429 |
197 | 吉林外国语大学(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429 |
198 | 长春财经学院(第01组) | 英语 | 本科批 | 427 |
199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27 |
200 | 柳州工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27 |
201 | 南昌职业大学 | 应用英语 | 本科批 | 427 |
202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 英语 | 本科批 | 42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英语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学校建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现代产业学院、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5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5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在湖北各地市州成立有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2、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专业学院和荣誉学院——苏步青学院。先后孕育3所本科院校,2011年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2016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温州商学院,2021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2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7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3.31万册、电子图书190.7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77个。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416人,其中专任教师1512人(博士1007人,占66.60%)。拥有全职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引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8人,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1人,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首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教书育人模范。生态环境学科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5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学科入选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入选省一流学科A类,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B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科研重点项目48项,其他国家项目887项。出版各类著作432部。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6个,拥有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4个。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8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我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服务地方担当有为。学校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在新能源、生态环保、低压电器、软弱土地基、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依托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特色智库,深化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华侨华人等方面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咨政建言作用。共建14个地方研究院和1个瑞安研究生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共建附属学校13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文化建设全面繁荣。学校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校友曾联松的爱国精神,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建成温籍数学家长廊、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大力弘扬数学家文化。持续深化南戏、域外汉文献、文学基本问题、温州学、瓯江山水诗路等特色研究,深入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温州发绣”研究,“发绣外交”享有盛誉。学校建有十大文化高地、十大科创高地、十大社科高地,深入推动文化育人、科研育人,激发师生创新发展活力。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学校已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1所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有力推进高水平科研国际合作。在意大利创建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获批浙江省“丝路学院”;在泰国东方大学开设孔子学院,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合作举办独立孔子课堂;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项目,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项目。学校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先后获批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温州大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举办“浙江华侨网络学院”,侨教育积淀深厚、侨研究实力雄厚、侨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驱动、科研兴校、学城联动、国际发展、依法治校、党建引领八大战略,朝着高质量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奋勇前进。
3、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建有2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覆盖全部学科。1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出版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3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在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万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在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评价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地位和声誉、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