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管理科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重庆招生管理科学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6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财经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重庆市招生管理科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重庆招生管理科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财经大学(509分)、温州肯恩大学(中外合作)(498分)、河南理工大学(483分)、邵阳学院(460分)、贵州商学院(45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财经大学 | 管理科学 | 本科 | 509 |
2 | 温州肯恩大学(中外合作) | 管理科学 | 本科 | 498 |
3 | 河南理工大学 | 管理科学 | 本科 | 483 |
4 | 邵阳学院 | 管理科学 | 本科 | 460 |
5 | 贵州商学院 | 管理科学 | 本科 | 454 |
6 | 吉利学院 | 管理科学 | 本科 | 414 |
1、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1981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在原南京粮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2021年,学校获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2022年8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面向国家、区域及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大力培育特色优势研究领域,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三五”以来,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流通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持续性研究,承担了国家粮食行业发展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出版了《中国粮食发展报告》《长三角粮食发展报告》等多部专题研究报告,开发了一批新型、高效、快速的粮食收储运加技术和粮食流通信息化与物联网工程技术,在粮食流通制度、机制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卓有见地的成果,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与评估体系等多项粮食安全政策研究成果已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学校获批全国粮食行业(南京)教育培训基地。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现实需求,大力加强现代服务业理论研究、应用研发、成果推广和政策咨询,已累计引进、孵化和培育现代服务企业30多家,承担各类横向课题1200余项,撰写了《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等专题研究报告30余部,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近年来,学校数份提案被全国政协立案并交国务院相关部委会商办理,收到国务院相关部委专函答复,多项建议被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明确采纳。数十项报告和建议获省主要领导和南京市主要领导批示,多项成果被省政府办公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政府部门采纳,为国家和地方理论创新和政策制定积极贡献力量。
2、河南理工大学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英文: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简称“HPU”)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在黄河之滨、太行之阳的焦作诞生,成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校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简称“焦作矿院”;英文:Jiaozuo Mining Institute,英文简称“JMI”)和焦作工学院(简称“焦工”;英文: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简称“JIT”)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学校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为国家安全生产、能源工业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新时代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49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61项,国家社科基金65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37.5亿元,2023年立项总额达6.71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7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SCI收录论文6934篇,“三报一刊”、CSSCI来源期刊及SSCI收录论文1035篇;授权发明专利2752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有效专利持有量2977项,位列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十强”高校第二位,居全国高校百强。建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人文社科基地等69个。深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已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
3、吉利学院
吉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于1999年在北京创办,前身为北京吉利大学。201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北京吉利学院。学校积极响应中央“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号召,主动申请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成都办学。在教育部、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大学支持下,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市东部新区并更名为吉利学院。
近年来,学校加快构建国际交流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开放性办学,先后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26所海外高校签订校校合作协议,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为高质量对外开放积蓄平台和发展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