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甘肃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50所。在本省,有18所高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兰州交通大学;而在省外,有243所高校面向甘肃省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甘肃省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甘肃本省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8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兰州交通大学(496分)、西北师范大学(429分)、兰州理工大学(473分)、西北民族大学(443分)、甘肃农业大学(434分)、兰州工业学院(403分)、天水师范学院(396分)、河西学院(396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378分)、陇东学院(37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兰州交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09 |
2 | 兰州交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496 |
3 | 西北师范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487 |
4 | 兰州理工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473 |
5 | 西北民族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443 |
6 | 甘肃农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434 |
7 | 西北师范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429 |
8 | 兰州工业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403 |
9 | 天水师范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96 |
10 | 河西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96 |
11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78 |
12 | 陇东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77 |
13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 本科批 | 376 |
14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 本科批 | 371 |
15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55 |
16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43 |
17 |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7 |
18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7 |
在甘肃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43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中科技大学(620分)、华南理工大学(595分)、山东大学(581分)、湖南大学(574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71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564分)、吉林大学(561分)、西南交通大学(556分)、苏州大学(555分)、合肥工业大学(55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620 |
2 | 华南理工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95 |
3 | 山东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81 |
4 | 湖南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74 |
5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71 |
6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64 |
7 | 吉林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61 |
8 | 西南交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56 |
9 | 苏州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55 |
10 | 合肥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51 | ... |
234 | 天津仁爱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42 |
235 | 银川科技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41 |
236 | 闽南理工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41 |
237 |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9 |
238 | 沈阳科技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8 |
239 | 银川能源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7 |
240 | 长春光华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7 |
241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7 |
242 | 泰山科技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7 |
243 | 南宁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337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甘肃省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坐落在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美丽的黄河之滨——金城兰州。学校与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和第一座化学工业基地相伴而生,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56年的石油部兰州石油学校和化工部兰州化工学校以及兰炼职工大学、兰化职工大学,1999年转制为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整合相关院校办学资源,设置公办本科层次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首批28所示范校、国家优质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甘肃“双一流”大学建设单位,挂牌成立了甘肃工业技师学院、甘肃石化技师学院,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十大最具特色职业院校”“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思政工作50强”“全国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贡献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首批‘1+X’试点院校”“全国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甘肃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在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中稳步提升。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学校依托省市部共建平台,确立“落地冲高”科研工作思路,集聚区域办学资源,学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5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700项,授权专利4600余项,位列中国高校专利100强榜单第70位,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签订横向合同3530项,“千万级”横向项目15个,最高合同金额首期到款8500万元。2023年科研到校经费达4.10亿元。首颗“元光号”小卫星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飞天并在轨运行。高性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智能系统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3、浙江海洋大学
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纸质图书209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超过5.26亿元。设有11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A类1个、省一流学科B类6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环境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拥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7356人;教职工1607人,其中专任教师12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3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46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202人。拥有双聘院士6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紧密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需要,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为战略目标,努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平台、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园区、海洋科技引智载体和海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具有深邃涵养、勇立潮头海洋品格的一代英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