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36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苏州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贵州招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苏州大学(577分)、江苏大学(515分)、南京工业大学(511分)、南昌航空大学(490分)、中北大学(486分)、安徽工业大学(485分)、合肥工业大学(484分)、青岛科技大学(480分)、常州大学(477分)、哈尔滨理工大学(47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苏州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577 |
2 | 江苏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515 |
3 | 南京工业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511 |
4 | 南昌航空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490 |
5 | 中北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486 |
6 | 安徽工业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485 |
7 | 合肥工业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484 |
8 | 青岛科技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480 |
9 | 常州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477 |
10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一批 | 475 | ... |
27 | 百色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409 |
28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409 |
29 | 辽宁科技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408 |
30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408 |
31 | 商洛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408 |
32 | 沈阳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408 |
33 | 佳木斯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402 |
34 |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396 |
35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392 |
36 | 南通理工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二批 | 37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贵州省招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持续扩大开放办学。与近百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科研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加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水平考试院校资格。深化与长三角高校合作,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和“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与南京大学联合成立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安徽中心。持续推进省内外校友会和学科校友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办学资源优势,积极助力帮扶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校连续五年荣获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好”等次。
2、合肥工业大学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学校高质量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70余个。
3、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有31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23个;有省重点培育高端智库1个。学校主办《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科技管理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4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
相关推荐:
黑龙江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