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42所。在本省,有6所高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福州大学;而在省外,有36所高校面向福建省招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政法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福建本省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福州大学(589分)、福建中医药大学(538分)、福建医科大学(526分)、福建理工大学(524分)、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47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福州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89 |
2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38 |
3 | 福建医科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26 |
4 | 福建理工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24 |
5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73 |
6 | 莆田学院(中外合作)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73 |
在福建招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政法大学(624分)、华东政法大学(612分)、中国农业大学(+3模式)(596分)、华南师范大学(591分)、北京体育大学(582分)、南京理工大学(582分)、江苏大学(574分)、广州医科大学(562分)、上海师范大学(562分)、广州中医药大学(55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624 |
2 | 华东政法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612 |
3 | 中国农业大学(+3模式)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96 |
4 | 华南师范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91 |
5 | 北京体育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82 |
6 | 南京理工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82 |
7 | 江苏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74 |
8 | 广州医科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62 |
9 | 上海师范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62 |
10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558 | ... |
27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85 |
28 | 天津体育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84 |
29 | 滨州医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82 |
30 | 新疆政法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75 |
31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73 |
32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67 |
33 |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64 |
34 | 广西外国语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55 |
35 |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54 |
36 | 南昌交通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 | 45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福建省招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福建理工大学
福建理工大学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2023年6月,教育部同意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现有旗山、鼓山、浦东等校区,占地2022.61亩,校舍建筑面积71.8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3111.48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31.92万册,电子图书204.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096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2128人(含硕士留学生),17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专任教师1354人,其中高级职称644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52.22%;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等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省级以上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20个。先后聘任了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3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拥有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5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201-300区间和“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
2、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2001年调整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现有东湖(卓刀泉)校区、藏龙岛校区、东湖高新区(豹澥)和武当山校区,占地面积1820亩,本科生、硕博生、留学生15000余人。举办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拥有一所三甲直属附属医院、一所三甲附属医院。学校秉承“公勇诚毅,学思辨行”校训,坚持“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办学7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5万余名优秀人才。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比60%,形成了一支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3、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廖允成、校长(院长)张强。
科技示范引领,服务区域发展。学校(院)以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服务农业“特”“优”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抓好示范推广、校地合作、成果转化、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建设、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五件大事。近年来,学校(院)坚持项目、资金、基地、人才一体化部署,社会服务项目经费到账4.3亿元,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立了300余个农业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284个、新技术100余项,600余名农业专家组建了90余支社会服务队伍,培训农民80万余人次。学校(院)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地方主导、学校谋划、部门组织、院所实施”四级联动的校地合作新路径,与地方政府共同成立了全国首家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共建了大同黄花、忻州杂粮、曲沃果蔬、阳泉富硒产业等22个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了临猗、太谷2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按照“对标要求、校地共建、产业引领、全面推进、久久为功”的建设思路,打造了霍州冯南垣、陵川丈河等9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学校(院)积极承担“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2484人次,为全省58个县提供科技服务。合署改革以来,转化科技成果396项,交易金额5073.6万元。学校(院)积极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神农集团、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四农合一”融合发展,紧扣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有机旱作农业主题,加快整合人才、学科、研究所、实验室等创新资源,争取“国字号”平台落户农高区,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组织,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一带一路”国际高粱产业科技创新院,开展《马达加斯加棉花创新基地》、中非减贫示范村《中非旱作技术美德啃示范村》(乍得)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相关推荐:
广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