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12所。在本省,有6所高校开设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在省外,有125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本省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74分)、安徽农业大学(555分)、安徽财经大学(527分)、安庆师范大学(502分)、宿州学院(46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74 |
2 | 安徽农业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555 |
3 | 安徽财经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527 |
4 | 安庆师范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502 |
5 | 宿州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63 |
6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50 |
在安徽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2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大学(692分)、清华大学(692分)、上海交通大学(676分)、南京大学(672分)、华中科技大学(660分)、电子科技大学(651分)、东南大学(659分)、武汉大学(657分)、北京邮电大学(650分)、中山大学(65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92 |
2 | 清华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92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87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76 |
5 | 南京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72 |
6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67 |
7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62 |
8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61 |
9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60 |
10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59 | ... |
116 | 齐齐哈尔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76 |
117 | 浙江万里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76 |
118 | 肇庆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70 |
119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68 |
120 | 泰山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65 |
121 | 贵州师范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57 |
122 | 武汉东湖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48 |
123 | 吉利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47 |
124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42 |
125 | 天津天狮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2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获批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打造了“神农大讲堂”“农耕科创文化节”“青禾”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获全国“三下乡”优秀组织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设有25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沃特福德学院(中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大学体育部、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3、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学校积极推动贵州高等教育发展,与贵州省9个市(州)高校开展对口合作。同时,与茅台集团、大北农集团、国家天文台、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磷化集团、中烟贵州分公司、贵阳农投集团、江苏丰山集团等5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实施贵州省“三区科技人才支持”“科技特派员行动”“博士村长”“教授、博士进企业”等行动计划,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提升合作层次,校地合作覆盖全省9个市(州)各区县。